陳珮怡 膠彩的美感延異與文化對影
撰文│陳玟妤.圖版提供│陳珮怡(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12月207期)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2-01.jpg)
陳珮怡
自初次接觸膠彩起,陳珮怡便為其獨特的質感與無窮的可能性所深深吸引,作為擁有5隻貓的愛貓人,貓也逐漸成為她創作所鍾愛的主題。藝術家關注貓的姿態,也常以貓為自我隱喻,作品承載著對時間與空間的深刻思辨,融匯對古典繪畫與文學的深厚觀察,她對膠彩的細膩探索,更見證該媒材錯綜的身世如何於當代化作養分,開展傳統與當代、文化與美學的對話盛宴。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2-02.jpg)
陳珮怡 起舞 紙本膠彩 356.8 × 146.2 cm 2020
問:除了栩栩如生的貓和動物形象,妳在作品中還細緻呈現了背景空間與各種物件紋理,並時常結合古畫臨摹。為何在作品中融入古畫題材?
答:我喜歡藉由「畫中畫」來串連不同層次的敘事,辯證所謂「裡」與「外」的關係,也就是事物外在的「再現」與內在「象徵」、寓意,甚至希望觀眾能從中感受到多重意涵,在每一幅「摹古」屏風畫作中,我利用構圖刻意進行虛幻與真實空間的切割,更希望呈現水墨跟膠彩在東方藝術史上與美學及媒材的討論與圖像上的「互文性」。自19世紀中葉以來,日本畫家竹內棲鳳便開啟了東、西方美學的滲透與引用,我也希望藉由畫作傳達我對日本美學「侘寂」(Wabi sabi)以及東方水墨的深刻體驗。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2-03.jpg)
陳珮怡 虛時幻景—春.花月 紙本膠彩 70 x 35 cm 2024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4年12月號20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12月│對話藝術家系列:凝觀.祕語 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