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興 所有的影像,都是為了未來的觀眾而生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0-01.jpg)
陳傳興
攝影∣劉立宏
寫作、拍電影、拍照——陳傳興同時做著這3件事情。其中,影像對他而言早已如同呼吸,相機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他身體與思想的延伸,他的創作實踐和對影像的思考論述幾乎同步展開,兩者始終緊密交織。他以影像等待、邀請著觀者,渴望回應場景的誘惑,從而打開框架與時空,引領觀者踏上《追憶似水年華》般的豐富旅程,亦如步入迷宮,或如展演,如遊戲。在其諸多實驗性與詩意交響的影像嘗試中,陳傳興次次與暗房工藝攜手,以創作守護傳統攝影工藝的生命與靈魂,在時間中回眸,重喚流動的光影。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0-02.jpg)
陳傳興 夏日海濱(布列塔尼) 明膠銀鹽 50.8×60.96cm 1978
問:拍攝的畫面與拍攝者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答:我會稱之為「場景」,而不是畫面。拍攝者拍下畫面,可該畫面的框架又說明了拍攝者身在那個現場,只是把場景切割了,但在這切割的過程之中,四周所發生的事物還在進行,風還在吹、雨還在下、前方的人還在行走。大家喜歡談論的「瞬間決定」,我認為那是不對的,那並不是「瞬間」,場景還在繼續,河流還在流動,並不因為畫面被切割出一片,河流就停止了。因此,觀者看的不是照片裡的世界,而是看那些看不到的、那個框架外的世界。透過創作,我會思考、呈現這樣關於「空間」——即所謂的「框架」——的問題:當產生出一個框架,是否能把這個框架打開?對於框架內的景物,我如何將其延伸?像是我的作品中的空間往往不是單一的空間,常有鏡子、玻璃、畫中畫、鏡中鏡、照片中的照片……等多重空間的開展,我的攝影作品中也經常出現被裁切的人或事物,亦是想告訴觀者,這些人事物都仍在往外展開。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7-p60-03.jpg)
陳傳興 臥室肖像(盧瓦河) 明膠銀鹽 50.8×60.96cm 1979
而去開展那存在於畫面外的空間,是場景對我的「誘惑」,也是因為我無法去滿足這誘惑,框架才會打開。這種關係好比戀人之間的情感,雙方言語的來來回回,如同小小的語言遊戲,是語言的挑逗、戰鬥、誘惑,會因為某個字眼,或某個語句中語調、音調的些微不同,突然扭轉了對該詞語的理解,戀人可能會因此生氣、產生誤解。同樣地,一個原先因為好看而拍下的畫面,在拿回去後,會不知原因地感到奇怪,彷彿有什麼事物沒看見,雖然能回憶自己確實在那個場景、拍下了這個畫面,甚至拍了多張,卻總感覺有些什麼自己不理解的在那裡,有些說不出所以然的奇怪感受,這就是場景對人的誘惑。而正因為沒有辦法滿足它,所以誘惑就會持續存在,變成了一種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