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統治的自由
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許多拒絕階級統治的人,選擇逃離政府的掠奪和霸權。如今資本主義和社會經濟結構加劇貧富不均,國際較勁導致戰爭升溫,難以承受不當統治與剝削、抗拒現代化資產階級與消費主義的人,選擇從分歧衝突的世界出走,另闢理想中自由平等的生活。無政府主義體現自由精神,與藝術家的思想有其一致之處,豐田市美術館舉辦「無為─藝術與生活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and Art)展,展示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展品包括新印象派畫家、情境主義國際(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1957-1972),以至當代藝術家等約100件繪畫、錄像和資料,展期至2025年2月16日。豐田市博物館、豐田市民藝館同期展出繩紋文物展與愛努手工藝展,對照國家形成之前人類的生活樣態。
豐田市美術館舉辦「無為─藝術與生活中的無政府主義」展
納基〈奧斯卡.施萊默於阿斯科納〉1927年,東京寫真美術館收藏
若恩〈甜美生活II〉1962年,若恩美術館收藏
© Donation Jorn
●新印象主義與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一般給人激進失序的印象,然而走進會場看到藝術愛好者熟悉的畢沙羅、秀拉、席涅克等新印象主義油畫,超乎對當代藝術展覽的預期。策展人千葉真智子在預展記者會中解釋,乍看新印象派作品,可能會覺得點畫風格非常理性,與無政府主義無關,其實兩者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畫作上每個色點獨立存在互不干涉,但整體看來又形成一片和諧。新印象派以繪畫的形式,體現出無政府主義思想主張,透過個人自由和「和諧」來實現烏托邦社會的追求。此外,畢沙羅、席涅克等也積極在無政府主義相關的報章雜誌撰文投稿,提供作品刊載或募資。
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國家制度的現代化,抵抗並逃避權力支配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加劇深化,新印象派與這股潮流的發展同步。在封建階級社會崩潰和現代國家誕生的背景中,普魯東、克魯泡特金和雷克呂斯等無政府主義者提出「沒有威權的秩序」、「秩序的最高表現」等理想,抵抗因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而形成的國家與資本家支配勞動者的社會結構。
豐田市美術館策展人千葉真智子介紹維里塔山的藝術實踐
攝影│邱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