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做為成為局內人的鑰匙
我們在這裡:街頭風景
紐約國際攝影中心/2024年9月26日~2025年1月6日
街頭攝影師在直接面對權力和特權的議題時,必須同時擔任其拍攝社群的局內人/局外人角色。透過鏡頭,他們向觀者提問:誰在傳統上擁有觀看和創造我們共享公共空間影像的權力?擁有這種觀看的特權意味著什麼?街頭影像對我們如何看待它們所銘記的人、地方及事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隨著現代技術、監控和審查制度的變化,這一攝影類型在近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
這些是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的展覽「我們在這裡:街頭風景」(以下簡稱「我們在這裡」)試圖回答的問題。「我們在這裡」走出街頭攝影歷史向來以20世紀紐約為重心的傳統與傾向,匯集來自十六個國家、超過卅位街頭攝影師的作品,透過他們的視角深入探討1970年代至今五十年的當代公共生活,啟發觀者重新審視「街頭」的意涵及其中展開的一切,包含公共空間一直以來被性別化、種族化及受到各種社會經濟地位侷限等議題。
賈梅爾.沙巴茲 男子與狗於下東城 1980
Courtesy Jamel Shabazz
「我們在這裡」強調了街頭攝影做為一種藝術形式和攝影類型中,許多先前未充分獲得能見度的聲音。這些來自多元文化背景、打破框架的街頭攝影實踐者提供新的視角,拓寬了我們對公共空間、「街頭」、文化、集體身分的認知與想像,以及影像在它們所代表和記錄的社群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展覽企圖重新構建人們對「街道」的理解,以及發生在公共空間中的活動和交流;在這個充滿誤解與緊張局勢的現代社會,強調了街頭攝影對當地文化和事件的獨特觀點。無論是戲劇性或日常的片段,從街頭風格到抗議活動的作品都見證了人類經驗的韌性和相似性。展覽以不同主題分區呈現,透過作品彼此之間的對話討論社區與社群、城市景觀、時尚與自我呈現、抗議與倡議等普世性的主題,共同構築一個與全球公共空間不斷變遷的社會現實互動的框架。
獻給紐約的頌歌
自20世紀初期街頭攝影誕生以來,紐約市一直被視為美國街頭攝影的中心,孕育無數具開創性的傳奇攝影師,像是用閃光燈讓夜晚紐約的犯罪現形的Weegee、將哈林區與美國種族議題搬上檯面的高登.帕克斯(Gordon Parks)等。數十年來,這座城市的影像創作者扎下了讓下一代攝影師立足的厚實根基,不僅為當代攝影實踐提供靈感,更定調了未來的攝影走向。「我們在這裡」以「獻給紐約的頌歌」為策展敘事展開的中心,收錄的作品拍攝於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它們並非來自眾所周知的20世紀中期紐約街頭攝影大師,但這些記錄了紐約邊緣的攝影師也同樣憑藉自身的創造力,在公共空間攝影的領域留下深遠的影響。
珍妮特.貝克曼 琴與克里斯,紐約市東村 1995
©Janette Beckman
珍妮特.貝克曼(Janette Beckman)在倫敦以替音樂雜誌拍攝當時正在興起的龐克運動而展開攝影生涯,並於1980年代初搬到紐約,開始記錄嘻哈文化。她在1990年代拍攝的紐約街頭照片展現了一個變動的多元城市景觀,共存多種文化。貝克曼鏡頭下那個轉型中的紐約帶有一種平等的視角:在她的影像裡,有身著西裝的儒雅男士,也有剃光頭、穿著寬鬆牛仔褲的年輕情侶(〈琴與克里斯,紐約市東村〉)。另一方面,紀實、時尚及街頭攝影師賈梅爾.沙巴茲(Jamel Shabazz)則是以鮮活的1980年代紐約黑人與棕色人種社區影像聞名,如〈男子與狗於下東城〉。沙巴茲的照片可被視為當時主流媒體負面描繪黑人青少年的替代視角,成為這些年輕人活躍於紐約街頭的重要紀錄。對沙巴茲來說,孩子和青少年在街頭嬉戲的場景強調了支持社區青年的重要性,這個理念不僅表現在他的攝影作品,也延續到他向青少年教授藝術與攝影的課堂上。
瑪莎.庫柏 在廢棄停車場攀爬柵欄的孩子,紐約市下東城,出自「街頭遊戲」系列 1978
©Martha Cooper
1980年,原先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工作的攝影師瑪莎.庫柏(Martha Cooper)辭職後開始專注於紀實與街頭攝影,因拍攝塗鴉、霹靂舞及嘻哈文化從布朗克斯崛起的影像而受到注目。在她的許多街頭影像中,尤其是此次展出的「街頭遊戲」系列,庫柏也與沙巴茲有著類似的出發點,試圖從孩子的視角進行拍攝:「對孩子來說,廢棄的建築和布滿瓦礫的空地是完美的遊樂場,提供了即興遊戲的原材料和開闊空間。一棟搖搖欲墜的公寓成了一間祕密俱樂部,屋頂變成了一座私人鳥舍,而一堆垃圾也許會成為尋寶的來源。」(全文閱讀595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