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雕塑的隱形輪廓,以書寫在時間的縫隙中重建歷史
芭芭拉.蔡斯─呂布靈動而沉鬱的柔韌史詩
芭芭拉.蔡斯─呂布 Portrait of Barbara Chase-Riboud
© Virginia Harold. Courtesy Pulitzer Arts Foundation
青銅,這種古老而莊重的金屬,彷彿能將時間凝固,將人類的偉業鑄刻封存。立於青銅雕塑之前,我們愈發覺察自身的脆弱與渺小,即便是鬢角無聲染霜的痕跡,都在金屬的靜默中顯得微不足道。在芭芭拉.蔡斯─呂布(Barbara Chase-Riboud)的手中,堅硬的青銅卻奇蹟般地柔化,像是被注入了靈魂,擁有了流動的生命與溫度。當芭芭拉.蔡斯─呂布穿越藝術、詩歌與小說的邊界時,她所開啟的不僅是創作形式的革新,更是對於歷史、身分和時間本質的深度探尋。她的創作彷彿一部宏偉的史詩,遊走於青銅的堅硬與織物的柔韌之間,在視覺與文字的雙重向度中,交織出既沉重又流動的生命語言。
羅浮宮展出芭芭拉.蔡斯─呂布的〈克利奧佩脫拉的斗篷〉
Barbara Chase-Riboud, Cleopatra's Cape, 1973.
Collection of The Studio Museum in Harlem, New York
© Barbara Chase-Riboud / Musée du Louvre. Photo: A. Viger
●由羅浮宮首位女性館長發起的變革行動
「我在學院的時候,突然發現美國並不是世界的中心。」蔡斯─呂布回憶說:「而且我終於明白,我自己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她進一步解釋:「當你意識到,自己既不是世界的中心,美國也不是,而美國其實是一個充滿隱密歷史、悲劇與矛盾的國家……,你對自我的看法會隨之改變。」多年來,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矗立在巴黎的盧森堡公園,而這正是蔡斯─呂布與她的第二任丈夫、藝術出版商塞爾吉奧.托西(Sergio Tosi)所居住的宅邸窗外的一抹尋常風景。2012年,這尊雕像被移至奧塞美術館的入口大廳,原址則換上了一尊青銅複製品。2024年9月,奧塞美術館內的自由女神複製品迎來了蔡斯─呂布的5件作品——由絲線織物與鋁材創作而成的「時間子宮」(Time Womb)系列雕塑,這些作品在美術館的鐘樓大廳展出,猶如時間凝止的夢境。這些雕塑是她最新展覽「結解之刻,神啟之時」(Everytime A Knot is Undone, A God is Released)的一部分,是她近50年來在巴黎的首場博物館級個展,也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史詩級盛宴。
蔡斯─呂布的展覽規模宏大,涵蓋了巴黎8個主要藝術文化機構,包括羅浮宮、奧塞美術館、龐畢度藝術中心、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東京宮、巴黎愛樂廳、凱布朗利博物館以及鍍金門宮。這是巴黎首次為在世藝術家策畫如此規模的展覽。這場由多所博物館聯合舉行的致敬活動,是法國博物館界近年來為糾正、調解長期忽視女性與非白人藝術家藝術成就的現象所積極採取的實際行動之一。引領這一變革的是羅浮宮首位女性館長——羅宏斯.德.卡爾(Laurence des Cars)。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芭芭拉.蔡斯─呂布的〈毛的風琴〉
Barbara Chase-Riboud, Mao's Organ, 2007. Private collection
© Barbara Chase-Riboud / Musée Guimet. Photo: Chérifa Lehtihet
【一月專輯│Everytime A Knot is Undone,A God is Released織與藝:結解之刻,神啟之時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