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的書寫與塑造,當代議題通連的場域
金海主解讀雙年展多重敘事交織的複調現象
第9屆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之一金海主
作為新加坡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現任資深策展人,金海主(Haeju Kim)的策展面向深入探討有關身體、時間與記憶的敘述。生於南韓,她的研究橫跨一系列彼此牽動的廣泛議題,涵蓋移民、語言、生態、民族共存,以及地方與全球性的連結。在加入新加坡美術館之前,金海主曾擔任2022年釜山雙年展藝術總監,並於2017至2021年間擔任善宰藝術中心(Art Sonje Center)副館長,她更於2024年策畫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新加坡國家館。在金海主與《藝術收藏+設計》的對話當中,她分享了藝術家於離散議題上的多元表述、東西方雙年展的策展共鳴,以及2024亞洲雙年展對未來的集體想像。
問:根據妳對近期國際雙年展策展面向的觀察,其中反映了哪些共同現象?近期在亞洲也有許多雙年展的舉行,妳是否觀察到亞洲的雙年展之間正透過策展去思考、展開的對話?東方與西方地區的雙年展之間,又有怎樣的對話呢?
答:雙年展向來是討論當代藝術與社會的空間,如同美術館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建立館藏,畢竟這與藝術史的書寫與塑造息息相關。然而雙年展,特別是國際雙年展,總是提出當代極度迫切議題的場域,如今,無論在東方或西方,這樣的角色定位已是共識,尤其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我們再次看見大量相關字彙的使用,如不平等現象、人民鬥爭與民主運動,以及保守派政府捲土重來奪取權力……。有時我們會感到十分荒謬,彷彿活在一個不切實際的現實世界,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不知如何日復一日應對如此動盪的世界──一直是所有個體與集體所面對的問題。我認為這種生活中的壓力與對世界的窒息感,在每個雙年展中總是處處可見。然而,我們都知道,這種環境與氣候變化從來不是單一自然現象,而是由各種隱性的權力與政治不平等、榨取與殖民主義造成的。這些殖民問題與環境議題向來是相互交織的,因此,即使在雙年展中,眾多主題與故事或許看似交雜在一起,但是,這種情況從來不是單一孤立,而往往是彼此相互牽動的,因此,我們無法避免將這些不同的議題放在一起討論。我認為這種呈現多重敘事的傾向,在當今世界的雙年展中十分常見。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5年2月號209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二月專輯│The Art of Gathering和合與共,當代策展的思辨與實踐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