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協作共創,迎向未知未來的奇點
蔡宏賢談AI時代的藝術、文化、策展與美學新篇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9-p68-01.jpg)
策展人蔡宏賢
2016年,頂尖棋士李世乭在對戰電腦圍棋軟體AlphaGo時吞下敗局,這場人工智慧擊敗人類智慧的巨大衝擊讓世人為之震驚,那一刻,人類智慧的光輝彷彿被按下了關機鍵,陷入一片黯然。隨著人工智慧迅速發展迭代,2022年ChatGPT免費向公眾開放,人類浸淫的網路世界更仰賴演算法推送內容,人工智慧愈發深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館長駱麗真邀請下,蔡宏賢(Escher Tsai)攜手長期合作夥伴林欣傑共同策展,於2024年推出聚焦AI的主題大展「你好,人類!」(Hello, Human!),集結當代觸探AI議題的重要作品,探討AI的可能性與黑暗面。《藝術收藏+設計》與蔡宏賢展開對談,邀請這位在AI主題領域具代表性的台灣策展人,分享對AI與藝術共構的長期觀察洞見,以及人類與藝術在AI時代來臨之際的應對之道。
問:AI生成圖像的工具愈漸普及。你以〈Project Patching〉計畫指出「AI不只是科技問題,還是文化問題」。該計畫如何切入AI所涉及的文化問題,並進行了哪些工作?
答:當我們要用AI製圖工具Midjourney生成「豬血糕」時,我們可能發現,它生成的結果是一個豬頭形狀、血淋淋的西式蛋糕。這表示實際上,AI完全不知道「豬血糕」是什麼!AI產出的結果,是源於西方知識體系訓練的資料庫,因此對於區域文化,AI會生成偏見式的回答,這正是〈Project Patching〉的核心——縫補AI生成內容的文化偏差,計畫副標為「區域文化抵抗AI偏見的補完計畫」。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9-p68-05.jpg)
〈Project Patching〉消弭AI文化偏見,讓豬血糕不再是豬頭淋血。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209-p68-04.jpg)
〈Project Patching〉以台灣小吃豬血糕為例訓練AI圖像資料庫,提高AI對於台灣特有文化元素的敏感度和準確性。
將來我們會面臨更多AI自動生成餵養的內容,一旦存在偏見,在應用上會產生放大偏誤的歧異。它會將認知的錯誤,不斷餵養給下一代的人,形塑人們對世界的知識,如此,AI不僅是技術問題,它從根本上就是一個文化的議題。在〈Project Patching〉中,我們以實際案例展示AI偏見的存在與嚴重性,並進行資料訓練,包括蒐集本地資料、建立正確尺規、用無偏見的標籤定義內容,並將訓練過程加以視覺化,讓觀眾看見在AI資料訓練背後,人類所能投入的工作。觀眾會認識並關注AI餵養的資料「乾不乾淨」,也能輸入關鍵字,對比AI訓練前後的差異。不只豬血糕,在奧地利林茲舉辦工作坊時,當地觀眾對種族、人類族群特別感興趣,他們發現對於特定族群生成的圖像結果,常和現實帶有差距,而AI想像的德國人是沉思的人、男性、有著大鬍子;性別偏見、種族偏見……,AI偏見可能無所不在。在2024年的TTXC,我們以台灣原住民族卡那卡那富族為〈Project Patching〉計畫之主題。
【二月專輯│The Art of Gathering和合與共,當代策展的思辨與實踐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