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繪畫大師作品跨越世紀重逢
葛利哥與托雷多聖多明哥老教堂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2025年2月18日~6月15日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首次展出葛利哥為托雷多聖多明哥老教堂(聖多明哥老修道院〔Santo Domingo el Antiguo〕的建築群之一,包含庭院、議事廳等建築)繪製的九幅繪畫,除了現藏於聖彼得堡冬宮美術館因國際情勢無法前來的一幅畫作外,其他八幅皆排除萬難於「葛利哥與聖多明哥老教堂」展覽重聚,這是一場跨越空間與時間的動人重逢。
聖多明哥老教堂的委託是葛利哥首次嘗試創作大型繪畫,他精心準備整個計畫,先是繪製設計草圖並以精確細膩的手法創作,融合自身豐富的藝術養成,尤其是將威尼斯風格的技法付諸實踐,如使用威尼斯桌巾做為畫布取代傳統木板、透過筆觸尋求新的顏料呈現效果、考慮繪畫間人物複雜的視覺交織與祭壇畫的布局結構等,為了讓觀者在不同距離有不同的視覺感受,著重於建立彼此的情感聯繫。

右:葛利哥 聖本篤 1577-1579 油彩畫布 116×81cm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於「葛利哥與聖多明哥老教堂」展場一景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初來乍到
1577年,剛踏足伊比利半島的葛利哥就獲得一項重要的創作委託──為聖多明哥老教堂設計三幅祭壇畫,資助方是來自查理五世之妻伊莎貝拉(Isabella of Portugal)的葡萄牙仕女瑪麗亞.德.席爾瓦(María de Silva),此空間將做為這位資助方的埋葬之地(後來也成為葛利哥的長眠之所)。葛利哥須設計三幅祭壇畫的結構、主祭壇畫頂部的五座雕塑以及八幅油彩畫作,且整組祭壇畫的構思要由大小相似的圖案組成,並交織雕塑、浮雕和豐富的裝飾,這項委託成為革新西班牙傳統祭壇畫的里程碑。主祭壇畫以一幅〈聖母升天〉為主題的大型畫作佔據中央,其餘畫作圍繞此件作品展開:兩側為四位聖人──〈施洗者約翰〉、〈聖約翰福音〉、〈聖伯納德〉和〈聖本篤〉──最上方為〈三位一體〉,〈牧羊人的崇拜〉和〈基督復活〉則為兩側較小的祭壇畫。繼教堂落成多年後,主祭壇畫上方雕刻的木製徽章被葛利哥所繪的〈聖容〉取代。該委託於1579年完成,其整體結果令人欽佩,更證明葛利哥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天才,不但輕鬆創造出令人眼花撩亂、富有層次的大型構圖,人物形象造形、情境氛圍和技法充滿義大利風情,且升騰的筆觸與鮮豔的暖色調帶有個人色彩,類似於中國山水的直立式畫軸。

葛利哥 牧羊人的崇拜 1577-1579 油彩畫布 210×128cm 聖坦德(Santander)博廷基金會(Fundación Botín)藏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畫作的輾轉旅程
〈聖母升天〉在闊別西班牙一百廿三年後,從芝加哥藝術協會博物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再次來到普拉多美術館展出,最後一次公開曝光的時間是1902年。這幅大型畫作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一直輾轉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曾由查理三世的曾孫塞巴斯蒂安.加布里埃爾.德.波旁.布拉干薩(Sebastián Gabriel de Borbón y Braganza)經手,之後於1904年10月在巴黎杜蘭德─魯埃爾畫廊(Galerie Durand-Ruel)出售給南希.阿特伍德.斯普拉格(Nancy Atwood Sprague),並於1906年將畫作捐贈給芝加哥藝術協會博物館以紀念她的丈夫阿爾伯特.阿諾德.斯普拉格(Albert Arnold Sprague)。

左前:葛利哥 聖母升天 1577-1579 油彩畫布 403.2×211.8cm 芝加哥藝術協會博物館藏 於「葛利哥與聖多明哥老教堂」展場一景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根據普拉多美術館透露,自2020年達成讓〈聖母升天〉重新向遊客開放的協議以來已經過去五年。在此期間,普拉多美術館將部分館藏作品借給芝加 哥藝術協會博物館,供該機構與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聯合舉辦的葛利哥專題展使用。協議簽訂後,雙方開始進行出借細節的談判,由於〈聖母升天〉尺幅巨大(高403.2cm、寬211.8cm),在組裝和運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做為芝加哥藝術協會博物館的珍寶之一,儘管監管權交由借出機構負責,仍決定由一名修復師全程負責運送。這幅畫的運輸過程異常繁瑣,必須使用能運載特殊尺寸貨物的飛機,而這類飛機航線僅限於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或法國等地。當跨洋航班抵達後,〈聖母升天〉被放置於一輛專門用於藝術品運輸的卡車,該卡車配備最佳的溫控與濕度控制系統。畫作抵達美術館後,由芝加哥藝術協會博物館的代表親自監督,確保作品被安裝在唯一能容納其尺寸的中央畫廊。(全文閱讀600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