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筆繪人情
梁晉嘉肖像畫的藝術實踐
對我來說每張肖像都是一個挑戰,承載著被畫者及其家人的期許和我對繪畫的熱情。肖像畫不僅是描繪表面的形象,它更記錄著畫中人物的精神,傳承了畫中人物的歷史和文化。──梁晉嘉
隨著當代攝影技術日益進步,肖像畫所體現的早已不僅是外形的再現,而是人物內在世界的映照。人物的氣質、神情與生命痕跡皆藏匿於藝術家細膩的筆觸與善於觀察的眼光,每一次創作,是藝術家與畫中人物的生命於畫布上短暫而深刻的交會,這正是肖像畫獨有的迷人之處,或許也是梁晉嘉一路走來熱中肖像畫創作的原因。心神之所在
梁晉嘉的肖像畫緣起於童年,小學五年級在萬華老家隔壁的書店接觸到巴比松畫派畫家米勒的作品,尤其是〈拾穗〉、〈晚禱〉等作品中的人物神情讓他深深著迷,畫中人物的情感與神態勝過風景本身,肖像畫就悄悄扎根在他的心中。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就學期間,他傾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於人物繪畫的研究及練習,週末還常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景容家中擔任素描助教,當時的喜怒哀樂均隨著繪畫技法起伏,是心神安放之處。
1990年代留學西班牙期間,梁晉嘉開始嘗試寫實靜物畫、風景等題材,而其生平第一件售出的作品依然是肖像畫──一位約莫五十來歲、氣質高雅的西班牙金髮婦人,由同窗推薦引介的,日後還為其女兒繪製肖像,肖像畫始終是他繪畫的根基。歸國後梁晉嘉以玩具箱、「紅白塑膠袋」系列等充滿台灣味的寫實靜物畫聞名於畫壇,但他從未停止對肖像畫的熱愛。

2001至2010年間是梁晉嘉創作最多肖像畫的時期。在2001年於東之畫廊個展中展出的〈排灣族少女〉獲得藏家的注意,他因此受邀為台灣工業銀行的駱夫人繪製肖像,畫中人物身著紫色薄紗禮服、氣質典雅出眾,此肖像廣受好評也讓梁晉嘉在政商界與民間口耳相傳,從名流至庶民,各式各樣的人物皆成為他筆下的主角。
寫實的探索
梁晉嘉認為肖像畫的基礎為準確的造形,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透過光影變化、色彩的選用、人物的肢體與服飾配件捕捉人物本身的神韻。在面對陌生的被畫者時,梁晉嘉通常會以聊天的方式觀察對方,為了找出屬於這個人獨有的味道,除了臉部、形態等外觀形式,更注重的是被畫者的喜好、生命經驗等,再依情況選擇寫生或拍照做為創作素材。寫生能夠即時掌握人物形體、色彩與光影變化,但受限於時間與被畫者的體力;而照片能方便快速的掌握細節,但過度依賴會使人物顯得呆板僵硬,失去生動感,他總是在兩者之間靈活調整,尋找最適合的方法。
在色彩運用上梁晉嘉受簡正雄啟發,不再拘泥於真實的視覺,能夠更自由的選用色彩,經過不斷重複觀看創作素材,為每位被畫者勾勒專屬的色彩語言,如每人適合的膚色是不同的,清晨的膚色與陽光照射下的膚色都影響著畫面的氛圍。且其繪製的時間會依畫作尺幅而定,人物與背景皆同時進行繪製,才能確保整體氣氛的統一與協調。
與人對話
如何與被畫者達成對「美」的共識,是梁晉嘉極為重視的一環。他常以素描與草圖做為溝通的媒介。如在2019年為順益集團董事長林清富繪製肖像時,從言談間得知其在月裡山莊的成長經歷,此地飽含其對母親的思念,畫中便以此地為背景。梁晉嘉為此畫了三張草圖:一張8開素描繪製人物拄著拐杖的肢體動作與莊園的細膩景致、一張6號油彩畫稿傳達色彩的使用,以淡粉藍色為基調,繪製盛開的杜鵑與遠方的櫻花呈現3月春天微冷卻繽紛的意象,最後為一張具人物五官表情的素描頭像習作,梁晉嘉用三張畫作詮釋創作構思並說服林氏一家,畫作現藏於順益台灣美術館常設展示。

2010年在為遠東集團總裁徐有庠繪製的肖像中,原先的構想是以立姿的相片做為繪製基礎,但梁晉嘉讀完徐有庠《走過八十歲月─徐有庠回憶錄》的自傳後,認為這樣的肢體動作略顯拘謹與嚴肅,無法好好傳達人物的個人特質,於是他改以自傳中一張帶有露齒微笑、神情愉悅的照片做為面部參考,再請友人擔任模特兒,穿著西裝、打上領帶,以輕鬆自然的坐姿入畫,背景則加入水墨山水畫與瓶花營造沉穩雅緻的氛圍。草圖完成後,這樣的構想獲得高度的認可。
肖像畫不只是單純描摹,人物的肢體、面容乃至於背景的設置都融合了藝術家的構想,是需要透過與被畫者的溝通、對細節的反覆觀察,方能捕捉內在氣質與精神樣貌。無庸置疑,是一種深層且富創造力的藝術實踐。(全文閱讀600期藝術家雜誌)
【5月專輯│當代肖像繪畫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