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紀元之後的「靈光」轉生術
遠古藝術創作的「靈光」往往來自於對自然、神話的崇拜,它或許在部落或鄉野現蹤、在山間或水文中顯影。中世紀的宇宙中心則為宗教,而還未從神性當中自我甦醒的人類,便宛如上帝的「賽伯格」,展露的「靈光」皆榮耀予上帝。直至16世紀文藝復興之際,人文主義如巨嬰開眼,眨動了數百年的精神信仰。那座西斯汀禮拜堂的拱頂,彷若「硬體」般的外殼結構,米開朗基羅則為偉大的「導體」,為九幅濕壁畫注入高漲的人文主義,並帶領人類在《最後的審判》中回歸上帝,重新「安裝」了進化後的新信仰,如同「軟體」般,將成熟的文藝復興文明推上頂峰。然而事實上,無論舊神或新神,皆為人類的意識所創造。20世紀中葉,人類成為另一座橋,打造了新的主神, 即是超級計算機──電腦,比人腦運算還高速的圖靈測試、IBM的編寫程式系統,是人類大腦的瘋狂「延展」,他擁有比人腦運算更加高速精確的能力。然而,是否真如史賓格勒的預言所述,當我們交付部分思考的功能予科技後,過度的科技反制,終將使「靈光」消影?抑或是,電腦開啟了另一處思想體系,而屬於舊世界的靈光,在現代的天啟中「轉生」了?
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Thinking Machines: Art and Design in the Computer Age, 1959-1989.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vember 13, 2017–April 8, 2018© 2017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Photo: Peter Butler
●電腦藝術的古典時代
紐約MoMA現正展出「會思考的機器:1959至1989年電腦時代的藝術與設計」,電腦藝術無疑為數位藝術、新媒體藝術等概念的前身,如果將21世紀風生水起的新媒體藝術標示為「當代」的時間軸線,展覽錨定於1950年代起始的電腦紀元,即屬新媒體藝術的「古典」時期。「會思考的機器 」一展揭露了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0年起、超級計算機問世之際,電腦如何成為人文主義再次轉向的端口,繼而改變新世紀人類的思想體系。本次的策展雙人組尚.安德森與加保羅.畢卡尼,策展論述結合兩人關注的不同科技面向,雜糅計算機、空間建構、數位電子,將展覽文脈混生出放射狀的「光譜」,展出作品包含藝術創作、設計物件、建築手稿提案等,進而以科技為圓心,探討電腦時代所催生的精神、政治、美學、勞動及哲學思考。
●靈光的消逝與回返
1980至1989年屬於「增殖階段」(Proliferation),電腦科技的發展陸續製造出可供個人使用的機台,1980年代末期,更滑順的螢幕配備根本地變革了現代勞工的勞作現象,展廳亦陳列了兩台蘋果電腦、麥金塔128K家用電腦(Macintosh 128K HomeComputer)和麥金塔XL家用電腦(Macintosh XL Home Computer)。然而,當時代迎向成熟發展的電腦藝術,也必然面對榮景之下的隱憂。另一處焦點為李.弗萊德蘭德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拍攝的黑白紀實攝影系列, 映照著12位勞工如傀儡般毫無生氣、眼神空洞的面孔,弗萊德蘭德巧妙地從電腦的視角拍攝,有趣之餘,更多了些憂慮。電腦紀元之於人類的勞動現況,被視為另一種更廣闊、更立體、且更能戮力掌握的世界觀,而隨著時間和科技的加乘推演,電腦的角色 「殖民」了人類世界,制約了勞動的狀態,同時也吞噬了部分的物質世界。
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Thinking Machines: Art and Design in the Computer Age, 1959-1989.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vember 13, 2017–April 8, 2018© 2017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Photo: Peter Butler
靈光隨著舊時代「消逝」後,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遭到班雅明的貶抑。確實再也沒人願意傾注一輩子時光,專注在象牙手抄稿和一座穹頂的濕壁畫上,然而靈光便當真不復存在了嗎?當電腦開始「思考」,尼采預言的 「超人」或許就是那一座座彷彿會思考的機器,他認為,超人即是「強化過」的人類,需除去「信仰」這一使人脆弱、感性及浪漫的生存狀態。對尼采來說,「人類的偉大之處在於橋樑而非目的」,換句話來理解,當科技時代人類用電磁和晶圓創造出凌駕於自身的「新物種」,接引的若非災難,是否可能是新的「通道」?
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Thinking Machines: Art and Design in the Computer Age, 1959-1989.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vember 13, 2017–April 8, 2018© 2017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Photo: Peter Butler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8年01月號124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1月│會思考的機器 特別報導】資訊變革.藝術創新──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館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