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中文本的相互牽引與介入
慕尼黑現代藝術館建築攝影計畫特展
撰文│陳庭榕 圖版提供│Die Pinakotheken(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2月號125期)印度安拉阿巴德「大壺節」Kumbh Mehla, Allahabad, India© 2013 Dinesh Mehta
城市是什麼?是水泥鋼筋?是隔離與閉鎖分類?是期待恆久且難以動搖的結構存在?我們對於城市的一般想像,是武斷成型的固態結果;對空間永久的生硬劃割、決定性斷義單元的聚集結構。但是,或許我們也可以轉念而將城市這一複雜體系的表態,設想為隨著文本改變的流動可塑形狀態。它們或許也可以是軟結構的群眾聚集形式、暫時性的空間變形,如一個小世界或小瘤般有機附生於大結構之中,其中也可見交易市集、軍營、難民營、資源採集城鎮等短暫性的「臨時城市」,在全球各處浮現。
慕尼黑理工大學建築博物館與慕尼黑現代藝術館合作的建築計畫攝影展「恆久要緊嗎?稍縱易逝的城市化」,藉由建築與現代藝術文本的結合,以在全球化中不斷增見的暫時空間作為核心,對這樣的現象投以關注,嘗試重塑大眾對城市的想像、追尋建築的新意義。這個半年展期的展覽,同時探索在空間中以特殊目的、以隨時遷徙的機動性為特色的臨時性建築群體為目標,透過暫時性結構對持久性都市計畫編設的理解,進行反向立論。
這樣的展覽關注,是基於任教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的建築師麥羅特拉(Rahul Mehrotra)和智利聖地亞哥景觀和城市化生態中心的維拉(Felipe Vera)的長期研究,與各方的跨領域合作而成形。這個被多地持續進行的研究計畫,這次在德國與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系的萊比克教授(Andres Lepik)、迪拉貴斯提納教授(Marcelo della Giustina)及建築藝術團體馬瑟(m-a-u-s-e-r; Asli Serbest&Mona Mahall)合作。
在展覽中,策展團隊以令人震懾的攝影影像,直接傳達空間意象並與觀者溝通。從一幅幅全景鳥瞰或是鱗光片羽的攝影,可以感受到這些期間限定的結構,與大環境互相錯織的有趣過渡性與衝突性,在相異的結構下,呈顯出城市的多面向性。同時,策展團隊藉數百個案例分析,探討引起這些臨時結構背後的不同因素,並數據系統化其不同的文化地理的功能性和目的性。
印度安拉阿巴德「大壺節」Kumbh Mehla, Allahabad, India© 2013 Dinesh Mehta
●文化與宗教性節日慶典
這些期間限定的暫時性空間,有些是因節日慶典而被建構。這些大部分具有週期性的慶典活動,以湧現的人口聚集,催生在城市內以及週邊地區被搭建出的臨時聚居地。節日慶典有時是以娛樂因素,以及新興的價值信念相結合:像是世界盃體育盛會、世界最大的音樂季格拉斯頓伯里音樂季,或是被歸屬於藝術季的美國內華達州「火人節」(Burning Man)。有時則是因當地文化與傳統而起:像是巴西里約嘉年華、巴塞隆納梅爾賽爾聖女節梅疊人塔(els castellers de la merce),或是起源於1810年王室婚禮慶典的慕尼黑啤酒節。啤酒節,以在慕尼黑市中心佔地0.42平方公尺的啤酒帳篷群裡,持續16天、近50萬人潮參與的盛會,化為暫時性的「城市」。在因促進觀光產業發展政策不斷變大的規模下,啤酒帳篷的搭建結構,已從王室性的繁複,邁向輕巧簡化的建築性和材質性。而「火人節」的參與者,在內華達州內的沙漠中所創造出來的「黑石市」,是一個在3.8平方公里的面積裡、人口逾7萬人,每年僅存在7天的計畫性臨時城市。
●經濟目的
暫時性空間的出現,有時是起因於經濟目的。有時是像是市集形式的週期性交易經濟聚落:如慕尼黑的聖誕市集、墨西哥的席安谷意斯市集(tianguis de tepito)、奈及利亞拉哥斯的阿拉巴國際市集,又或是中國大陸的廣深高速公路市場。廣深高速公路市場特別的是,它不是在一個廣場、一個傳統意義上人潮聚集的聚集地,而是沿著交通的路線而生成。這個自1997年起被工人運用的高架橋下空間,占地2萬平方公尺,在每日8小時的營業時間中,平均吸引1萬多名顧客。在生活消費用品的買賣中,一個公共空間成為室內被使用。空間中有提供暫時休憩的椅凳,也以服務、餐飲等娛樂功能性而成為人們聚集的「小島」。
內華達州「火人節」Burning Man Festival, USA© 2015 Google
●軍事和災難
暫時的空間有時是起因於軍事訓練與攻防上的需要。有時是為鞏固國家主權的軍事基地,像是美國最大的陸軍訓練基地,位於加州的歐文堡(Tiefort Urban Training Site);或是因戰爭占領據守地點而形成的短暫城市,如曾在阿富汗占領首都喀布爾地區建立據點的朱利安營區(camp Julien),在2003至2013年間存在,占地1.1平方公里,擁有2000名軍籍人士,朱利安營區可被視為是出現於正式空間內的被壞性建築。作為駐阿富汗國際維安部隊(ISAF)的加拿大特遣隊的主要基地,它坐落於阿曼拉國王於1920年代建造的兩座宮殿間的聯合軍事基地,是一個獨立於阿富汗政權外的自治城市。
●展覽空間作為暫時空間的寓意及延伸
展覽的呈顯方式與介面,也是被精心規畫的一部分。負責展覽建築空間的馬瑟團體,是由馬哈(Mona Mahal)和瑟爾貝斯(Asli Serbest)兩位作品常見於各大建築雙年展的建築師共同創建。展場的設計體現他們對「教學研究與創作實踐共鳴」的目標實踐。他們以不同的媒介與媒體來體現和產生建築,以探討建築、藝術和媒體社會之間不斷演變的關係。在展覽中,他們以「城門」這個建築元素作為空間的概念意向,劃分又開敞每個暫時性空間案例彼此間的關係。在每個案例展牆上,如檔案活頁紙被吊掛提供攜取的案例資訊單,除了提示案例的簡介與客觀性數據,也象徵了可隨意添加與更改安排的暫時性結構。展場中除了影像攝影外,也提供由建築師及建築團體剪輯的影音資料,以及一個陪伴性、參與性的聚集空間,提供觀眾駐留,對計畫進行全面的理解。
●恆久反向的現時需求
展覽聚焦當代全球的現象,探索因當今氣候變遷、文教觀光興起、政治局勢緊繃衝突變化,而在規模與頻率上廣為需求的機動性建築。靈活的結構與建築配置,在全球各地為自主與不自主移民人潮,提供中短期、具有明確使用目標與服務任務的臨時「城市」。
面對展覽空間這一個特殊性空間──一個為期半年的臨時結構,一個大機構中的半獨立空間,我們不禁提問:當空間在空間之中、當空間成為權力結構的量化對比時,大空間與小空間彼此應該如何正向共生相處?
泰國市集Rom Hoop Market, Thailand© 2007 Soranart Sinuraib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