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藏為多元文化發聲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的藝術收藏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
帶著復古的黑框眼鏡、俐落有型的髮型與衣著,不急不緩的清晰口吻,孫啟越條理分明地訴說著他的收藏故事:他是出生在香港的上海人,早年從事房地產業時適逢建案在「古董街」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開啟他對中國字畫的興趣與收藏,至今交往十年的男友熱愛當代藝術,兩人跑遍世界各大展覽、美術館,2014年成立驕陽基金會,融合「藝術」與「同志」兩個生命主軸,鎖定收藏當代亞洲同志議題的藝術作品,在貼合各藝術家創作心路的過程中,為藏品注入新生命,成為提醒社會「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展覽界面,期許每個人都應該在陽光下驕傲地活著、自由呼吸彷彿植物行光合作用一般自然。最重要的,他也因此獲得父親的認同。
「我從1988年開始收藏中國水墨畫,直到四年前專注以同志議題為收藏主題。」孫啟越說自己是從房地產起家,當時有個建案在香港古董街荷理活道,開始接觸中國水墨如傅抱石、齊白石等人的作品,也交了許多「學費」,「曾經找了專家幫我看覓得的朱啟沾,他說:「無論真偽,這件作品畫得都沒有很好。」「我的藏品不是以裝飾為目的,恆溫恆濕的保存條件是對創作的尊重,卻必須花費極大心力,所以家中也很少掛畫,國畫舊藏也陸續整理讓給有緣人,除了跟了我20多年、像是老朋友一般的朱銘、楊英風作品。」
左.席德進1960年作品〈紅裙少女〉
右.台北當代藝術館「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場空間
孫啟越跟台灣淵源很深,他記得1967年被父親送到台灣住了兩個月,那是他第一次來台灣。「我從蘇富比拍賣上收得一張席德進的《紅蓮》,創作的背景是新公園。當時最早的交流場所是『名駿』,不是『Abrazo』也不是『Funky』,之後才有『柴可夫斯基』,三溫暖是『金桶』與『大番』。」他的男友也是台灣人,兩人常常出國,逛的都是當代藝術博物館跟博覽會,「當代作品真偽爭議比較少,研究起來相對容易,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因此我便有了將『藝術』與『同志』兩個興趣結合的想法。」姊姊為孫啟越引見的當代中國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建議他在收藏這條路上不妨找個顧問,可以少走冤枉路;此外也應聚焦主題式收藏,規畫收藏的目標。「我們的顧問是陳贊雲(Michael Chen),1978年我回香港時他正在香港藝術中心擔任總監,當時從未想過未來會有合作的機會,後來因緣具足就自然找到他。」孫啟越說自己的會計背景,讓他做起事來講究專注而有系統,「我們一開始就鎖定亞洲同志議題藝術收藏並辦展覽,讓民眾從藝術的角度來理解多元文化。」
主題式的收藏一體兩面,孫啟越說因為有明確的目標,讓許多業界人士得以順勢幫忙留意相關訊息,「蘇富比業務經理說我們這種有主題式的藏家,與藝術研究的範圍性一拍即合。很多人幫我打開收藏之門。」但他也因此常有「遺珠之憾」,「最近去了威尼斯、英國、台北與巴塞爾看展與參觀藝博會,但不符合收藏主題的作品,即便很喜歡也必須割捨。唯有藝術家是同志,或創作的主題是同志議題,以及支持同志文化的非同志藝術家,才是我們主要的收藏範圍。」孫啟越同時受到瑞士藏家邁克.林吉爾(Michael Ringier)的影響,「他在香港演講時說到,若真想為藝術奉獻,與其開設私人博物館,不如培養策展人與藝術家。」孫啟越收而不藏,而是舉辦展覽,具象呈現多元文化的面貌。
黃馬鼎作品〈半島玉〉
收藏同志藝術辦展,孫啟越最大的收獲就是跟父親更親近了。他說家中從不明說同志話題,但若遇到重要節日,我父親都會問我:「你男友來嗎?」當初辦「光合作用」展時我一度擔心若出現媒體負面報導會讓父親不開心,因此請家中待了很多年的護士傳話為父親做好「心理建設」,說辦展是為了替少數人發聲,是相當有意義的。一開始父親說要送花籃,後來說要從香港到台灣去看展,提了第二次時我還在猶豫,直到展期最後一周,高齡98歲的父親健康狀況頗佳,就帶著他飛來台灣,在展期結束前一天參觀,我親自導覽,他很有耐心地聽。「父親不了解藝術,但是他的耐心參與讓我感動,我辦這個展覽的收穫就超乎預期了。」
左上.任航2011年作品〈無題〉 右上.吳耿禎2017年作品〈身體折疊親愛的時間〉
下.台北當代藝術館「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場空間
孫啟越放眼亞洲,計畫前往泰國分享藏品,「驕陽基金會已經開始籌備與接觸創作者,例如泰國刺繡藝術家賈凱.西利布特(Jakkai Siributr)以織品作為創作媒介、越南藝術家黎光頂(Dinh Q. Lê)以影像為媒材,將一張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照片、中東雕像與難民的照片加以編輯,除了帶來議題的思考,更是講究視覺感官美感的作品。」孫啟越說自己從來不是以投資角度考量收藏,若收藏的藝術家之後有發展的潛力,心中也會感到安慰。「基金會的藏品來源也必須多元,接觸不同地方的不同藝術家,再跟著展覽的腳步深耕當地的藝術家。」面對深廣的收藏與展覽計畫,孫啟越信心滿滿,說自己有耐心,香港、菲律賓、日本都會在行程之內,「像是印度、緬甸也會去,一步步來。」
收藏一路走來,回想最初一張錢慧安的〈瓜瓞綿綿〉引人尋味,「那是清朝家庭圖,通常畫面都是祖父祖母配上丫鬟,但〈瓜瓞綿綿〉卻是兩個男人坐在中堂書僮圍繞,兩個小孩兒蹲在牆角偷吃西瓜,「西瓜在蔡明亮導演的電影中有特殊的意義,也讓我想到俏皮可愛的禁忌之愛。」孫啟越說。當初從荷李活道出發走上收藏之路,跑遍世界博物館與展覽,聚焦藝術的高度而深耕亞洲,孫啟越用收藏為多元文化發聲。
莊志維2017年作品〈黑暗中的彩虹〉(圖版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