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微觀視角見美力台灣
曲全立以鏡頭連結土地情感
曲全立
「人生最美的是意外。」曲全立導演曾拍過上千支音樂錄影帶、近萬支伴唱帶,2002年腦瘤開刀思考將影像的版權留給妻女,進而投身研究3D技術,記錄台灣點滴,2013年作品《3D Taiwan》紀錄片和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獲「世界3D大獎」(Creative Arts Award),2017年底耗資十年的電影《美力台灣3D》上映,結合3D行動車偏鄉巡演的集資計畫,讓台灣之美得以透過影像,產生感動人心的力量。
上左.《美力台灣3D》中的八卦山茶園 上右.《美力台灣3D》中的阿里山火車
下左.《美力台灣3D》中的玉山 下右. 《美力台灣3D》中的海底小丑魚
將一件事情專注地做到極致,是源自曲全立性格中的「傻氣」。「年輕時人們總說我是『傻瓜導演』,原來是說我不懂得算計。」回過頭看,其實是求好心切、精益求精。「20年前我拍卡拉ok伴唱帶,就啟用當時最新最貴的35釐米片子的設備來實驗,出國也是堅持扛著大機器,我追求的是一種『不斷進步』的榮譽感。」拍過舒淇攝影集及崔苔青、張清芳、梅豔芳與周華健的MTV,電視綜藝節目《強棒出擊》、《百戰百勝》、《金曲龍虎榜》也是他的作品,歷經不同的情境,曲全立不斷求新的創作態度始終如一。「結婚生子後,家的溫暖與牽絆更多了,很難忘九二一那天,隻身一人在法國戴高樂機場心急如焚的感受;在日本京都拍片時發生劉邦友血案,在紐西蘭拍片時張雨生發生車禍……。」快速輪動的職業生涯節奏,讓曲全立無論在世界上哪個地方拍片,隨時心繫台灣。
左.北港朝天宮八家將側拍
右.曲全立的作品《3D Taiwan》紀錄片和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獲「世界3D大獎」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曲全立記得自己職業生涯的初體驗,來自跟拍綜藝節目《嘎嘎烏拉拉》,身為助理的他,直言鏡位反了,惹怒原本的導演離席怒嗆:「不然你來拍。」「我就乖乖聽話去拍,當初如果我用憤怒來面對,就沒有這樣的因緣了。拍完之後陶大偉看了很滿意,之後就一直讓我掌鏡。」高度榮譽感與責任心,讓他有勇氣迎向生命意外的挑戰。2002年曲全立因腦瘤開刀而失去半邊的視力與聽力,卻感受到更為寬廣的世界。為了照顧妻女,他開始思索著如何擴充影像版權的力量,2004年就開始研究3D立體攝影技術,2006年租借索尼(Sony)的HD機器來拍攝記錄《四季台灣》,2013年開始以4K畫質規格拍攝3D影像,專注投入「燒錢耗時」地記錄台灣的工作,同年作品《3D Taiwan》紀錄片獲得「世界3D大獎」,和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台獲獎。
資料顯示,拍攝3D立體影像的技術不難,難的是拍「好」,要讓拍攝出來的最終效果讓觀眾「看得舒服」,對於人類的視角要有所究竟,曲全立將他在影視產業累積的點滴發揮得淋漓盡致。「技術與藝術必須有所平衡,我從親自攝影回到執導的角色,適時地建議剪接師某些鏡頭,像是《美力台灣3D》中的落葉、爆米花、魚跟蝴蝶。」從微觀特寫的視角記錄台灣之美,電影不上字幕,希望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角。「像是以特寫的方式呈現蓑衣的一角,使人無法看見全貌而引動好奇心,進而深度思考『蓑衣』的存在與歷史,回溯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切實感,讓忙碌的現代人慢下來留意身邊的美好。」
《美力台灣3D》紀錄花燈製作師傅蕭在淦的工作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