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與顏料的男人
園藝畫家西崔克.莫里斯
西洋繪畫史上最知名的鳶尾花,可能是梵谷的兩件紫色鳶尾花作品:一幅在園中綻放,另一幅則是供養在陶罐裡。無論是凌亂堆疊顏料的立體感,或是猶如清風拂過、各自傾斜的花朵,梵谷的鳶尾襯著園裡的綠葉與暖黃色的牆壁,對比強烈且充滿生命力。仔細觀察這兩幅作品,筆觸雖然奔放,但花瓣略顯僵硬。在梵谷之後,也有一位畫家熱愛以鳶尾花為題,細膩地描繪鳶尾花的色彩漸層,表現出花瓣柔軟的姿態,他甚至成為「鳶尾花的上帝」,成功培育數個新品種。
左圖 西崔克.莫里斯作品〈自畫像〉 Sir Cedric Morris, Cedric Morris, Oil on canvas, c.1930©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5407. Courtesy the Cedric Morris Estate; 右圖 西崔克.莫里斯作品〈罌粟花〉 Sir Cedric Morris, Poppies, Oil on canvas, 1926© Philip Mould & Company. Courtesy the Cedric Morris Estate
倫敦花園博物館(Garden Museum)與菲利普.摩德藝廊(Philip Mould & Co)分別推出「西崔克.莫里斯:藝術植人」(Cedric Morris Artist Plantsman)與「西崔克.莫里斯:飛越花園」(Cedric Morris Beyond the Garden Wall)特展,讓莫里斯業已模糊的身影,重新在英國藝術史中現形。前者主要聚焦在莫里斯最知名的花卉創作,展現其對植物的深刻觀察;後者則強調花卉繪畫之外,莫里斯早期的素描與抽象作品,肖像畫以及旅行紀錄也毫不遜色。本文將簡述莫里斯的生平與創作風格,搭配兩場特展的作品,帶領讀者進入游移在花粉與顏料之間的繽紛人生。
左圖 西崔克.莫里斯作品〈子葉與雞蛋〉 Sir Cedric Morris, Cotyledon and Eggs, Oil on canvas, 1944© Colchester Art Society. Courtesy the Cedric Morris Estate; 右圖 西崔克.莫里斯作品〈五月綻放的鳶尾花二號〉 Sir Cedric Morris, May Flowering Irises No. 2, Oil on canvas, 1935© Philip Mould & Company. Courtesy the Cedric Morris Estate
1889年12月11日,西崔克.洛克伍.莫里斯(Cedric Lockwood Morris)生於南威爾斯的斯開地(Sketty)小鎮,家族因銅礦與煤礦致富,他自幼就被送到寄宿學校受教育,但在他真正走上藝術之路前,莫里斯曾歷經了一段迷惘期。17歲結束中學教育後,莫里斯報考入伍測驗失敗,於是兩年後他搭上蒸汽船越過大西洋,來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先在農場工作,接著在美國與加拿大陸陸續續換了許多工作,其中包括服務生與洗碗工。當莫里斯再度回到南威爾斯時,他的新志向是成為歌手,於是前往倫敦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修習聲樂。
西崔克.莫里斯作品〈橘椅〉 Sir Cedric Morris, The Orange Chair, Oil on canvas, 1944© Philip Mould & Company. Courtesy the Cedric Morris Estate
終於在1914年,25歲的莫里斯決定前往巴黎的德勒庫斯學院(Académie Delécluse)學習繪畫。位於巴黎蒙帕納斯區的德勒庫斯學院是當時相當前衛的藝術學校,其形式是單獨一位老師帶領學徒習畫,這裡不僅對創作採取開放的態度,對待女性也不同於社會,例如給予女性相較於男性學徒更大的生活空間。短暫的學習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莫里斯回到英國加入藝術家步兵團(Artists Rifles),因為右耳失聰且不耐噪音,被分發到軍用馬場照顧馬匹,免去經歷戰場上的可怖景象。戰爭結束後,莫里斯不僅迎來和平,也迎來終生的摯愛與藝術夥伴。在一場休戰派對上,他與藝術家亞瑟.列特-海恩斯(Arthur Lett-Haines)相識,兩人立刻墜入愛河。人稱列特的他是一位雕刻家,在往後的60年內陪伴著莫里斯,直到列特去世。
相關報導:
【08月│花之藝 特別報導】百花慶典.幻之網 ──凱菲.法瑟特的絢麗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