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自然名單
馬克.迪翁的生態劇場
倫敦「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近期迎來的是鳥群的喳喳作響,鳥群盤據在樹枝上、地板上,散落的書籍成堆地依附環繞在樹木主幹旁,如同原生的盤根錯節,長成一株被知識豢養的人造棲木,而棲木之上、搭建在樹木之外的「鐵籠」,則暗示了這片棲地實質為座鳥園,只是,這一次,鳥群蠻橫地踩在文明的紙頁上,倨傲在畢生奉獻予野生的自然科學的泰斗──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炯炯晶亮的雙眼上,另一腳有恃無恐地踏足在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肖像上。 這是一座〈獻給倫敦鳥群的圖書館〉(Library of birds for London),歡迎來到「馬克.迪翁的生態劇場」(Mark Dion: Theatre of the Natural World),現正於倫敦東區上演。
馬克.迪翁作品〈奇觀工作坊〉Mark Dion, The Wonder Workshop, Dark oak cabinets, epoxy resin, paint, 124 magic sculpt objects, 2015. Installation view of Mark Dion: Theatre of the Natural World at Whitechapel Gallery, London, 2018, Photo: Jeff Spicer/PA Wire
馬克.狄翁擅長以自然標本裝置質疑人類對大自然加以分類、展示、整理和收藏的概念。現於倫敦白教堂藝廊的策展,回顧式地展示了藝術家自1999年至今以「博物誌」為創作脈絡的裝置作品 。馬克.迪翁試圖質疑人類所創建的「自然世界」中,其中「客觀」及「主觀」的成分及其科學方法為何?義大利文學巨擘艾柯(Umberto Eco)曾於《無盡的名單》一書中談及「名單」的概念,便是建構在人類對已知世界理解後的「編目造冊」,他進而將文明的名單劃分為「實用名單」及「詩性名單」,那些詳述記載世紀末天使名單的、以及附載鍊金術所需的原料之書,便是屬於「實用名單」;而那些隱身在作品繪畫框裡的圖像、藏匿於文本行距之間的單詞語境,則是歸於「詩性名單」。由此可知,無論是具象的或抽象的名單,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載了分類者的個人意志,因此,若「理性」與「非理性」之間並不存在著昭示宇宙真理的科學方法,那麼,「名單」徵引的只是一面面時代的鏡子,抑或僅屬於寡占的品味?
馬克.迪翁作品〈獻給倫敦鳥群的圖書館〉Mark Dion, The Library for the Birds of London (detail), Mixed media; steel, wood, books, zebra finches, and found objects, 2018. Installation view of Mark Dion: Theatre of the Natural World at Whitechapel Gallery, London, 2018, Photo: Jeff Spicer/PA Wire
〈奇觀工作坊〉便是藝術家對自然歷史名單進行「編輯」的實驗性作品,揀選124件矽膠製成的「物種」,取材自17世紀雕刻版畫上的飛禽、走獸、水生物等當今近乎絕跡的物種和器械,各自陳列在黑色橡木櫃中, 並僅留下其剪影供觀者逕自想像填充。當觀者進入〈奇觀工作坊〉的黑暗空間,被展示的物件透出詭譎幽光,這束令人不安的光束,是否間接暗示著17世紀以來「奇事異物櫃」(Cabinet of Curiosity)所暗藏的知識霸權威脅?培根(Francis Bacon)在《新亞特蘭提斯》(New Atlantic)中對上述的收藏方法提出了相關表述,他認為「奇事異物室」好比一座示現全盤知識的烏托邦,而在培根的年代,人們已開始展示人造的器物和工具,如儀軌、星盤,而此轉捩點,恰恰是人類企圖制伏自然歷史的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