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中的非洲擊奏
「非洲的樂聲音量很大,因為它發自整個共同體。」──費拉.庫蒂(Fela Kuti)
在拉哥斯市中心自由公園中舉行的費拉.庫蒂紀念音樂會
挾著廣大人口及強勁經濟成長實力,內戰結束後的奈及利亞,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整體文化產業中,逐漸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例如堪與美國好萊塢及印度寶萊塢相互媲美的巨大電影工業「奈萊塢」(Nollywood),成功地將奈及利亞影視推展至非洲大陸各個角落。音樂產業的發展更是不在話下,即便教父級樂手費拉.庫蒂(Fela Kuti)離世至今已20年,他所開創的非洲擊奏樂(Afrobeat)仍是年輕一輩創作者主要的靈感泉源。
非洲擊奏樂非常重視舞者與樂手合力演出,樂隊編制動輒十幾人。
非洲擊奏樂是一種融合西非傳統旋律、美國爵士樂及放克舞曲等元素的音樂型態,注重現場即興與舞台演出。60年代末前往美國西岸取經期間,費拉在專業錄音和表演工作之餘,深受美國當時波濤洶湧的「黑人人權」(Black Power)運動影響,自此政治批判與音樂被融為一體,成為他畢生關注的核心議題。1970年從洛杉磯返回拉哥斯後,費拉將住所改造成公社型態的多功能工作室,並將其命名為「卡拉庫塔共和國」(Kalakuta Republic),宣布該空間至此獨立於奈及利亞政府之外。
費米.庫蒂以演奏薩克斯風聞名,吹奏時長甚至打破世界紀錄
除了基本的歇宿空間外,「卡拉庫塔」內還規畫了錄音、練團室與一間免費診所,以及自屬的法庭和懲處空間,所有與費拉樂團有所往來的朋友都歡迎入住。在被政府軍隊澈底搗毀前,住在「卡拉庫塔」的藝術家們短短幾年內已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創作氛圍,使這桃花源般的微型國度,形同奈及利亞另類文化的代名詞。有別於以創作和生活為重心的「卡拉庫塔」,費拉利用附近「帝國旅館」(Empire Hotel)的空地,另外成立專屬表演空間「非洲聖殿」(Afrika Shrine),作為展演、實現作品的舞台。
右.觀眾隨時可在四周購買想吃的食物,邊吃邊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