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懷特雷特 內在的溫度
維也納21世紀之屋與倫敦泰特美術館及華盛頓國家藝廊一同攜手合作,展出瑞秋.懷特雷特(Rachel Whiteread)至今的64件作品,展現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面向與概念底蘊。藝術家在一樓展間以白色塑膠布從內遮蔽了建築物的大面落地窗,建立了一個人造內在空間的可塑型語彙。在沉靜中站佇的雕塑,作為存在與生活的代理人,以回憶的絮語充滿展場空間。它們向觀者傳達出一種直覺感知,在空間中喚醒一種普遍的想像經驗,一種心理與物理的對話活動的色彩。
瑞秋.懷特雷特
「一比一」與無限擴大的感知
「內在世界的外在世界的內在世界。」以冷調語言質問生命內裡的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曾這麼描述瑞秋.懷特雷特的作品,這可說是品評到位的詩意闡義了。生於1963年倫敦的懷特雷特,以對於原型的「負摹寫」,對空間「內空間」的翻鑄而享譽國際。藝術家廣為人知的作品〈房子〉與〈無題(101房)〉,以一比一內在空間翻鑄的大尺寸建築性雕塑,予人專斷霸道的第一印象。但其實,藝術家對空間的「內在的完美複製」,是由一連串私密的詩性絮語所建構而成,細膩隱晦地探討著內在空間與外在空間於個人感知上的重疊。
維也納21世紀之屋瑞秋.懷特雷特個展展場空間
肢解與框限:日常物件和有機的碎片
椅子、櫃子、床墊、浴缸、洗手台、熱敷瓶……,懷特雷特以對各式日常物件的內在空間探索,思考身體與日常的物理性關係。這種代理性語彙,來自她創作初期對身體印記研讀的延續轉譯,她由自己生活的範圍出發,尋覓在自我活動慣性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她細看物的表面軌痕,以及物在被人使用與接觸下,產生的形變遺跡,作為個人活動存在的印證。這些日常物件的內裡翻模,除了提供物件本身的功能聯想,也述說了曾經使用者的歷史及習慣。日常的慣例以及時間,被截片凝結成為一個形狀──一個視覺上的印象,一個在空間中可被確切感知的質量。
交疊:之間的空間
藝術家持續探索,由空間的組成進而理解生命的樣態。她探討連結不同空間的建築物件,如通道、階梯。巨型石膏雕塑〈無題(階梯)〉是對一座猶太教堂階梯的反空間翻鑄。這座教堂在二戰中被摧毀後重建為布料倉庫,再演變為懷特雷特的短期工作室。階梯形狀提示著不同的空間使用歷程及多重文化的融合性。
維也納21世紀之屋瑞秋.懷特雷特個展展場空間
存在與遺留:時間的意義、歷史與記憶
懷特雷特以〈大屠殺紀念碑〉而在維也納得名。紀念碑的外型,像是一個朝四面開展、卻向內封閉的圖書館。書本以其對不同故事的承載,被懷特雷特視為個人記憶的代理者,同時,在猶太文化中,書本具有「避難之地」的意義。在紀念碑中不可計數的書冊數量,紀念著在大屠殺中逝去的亡者,同時,也讓他們的文化與回憶於物質之上再生。在紀念碑中,書紙的部分被排列在外,書背在內。逝者不知名,但是他們肩併肩、一同建構起一個堅固的、不容外者侵犯的空間。
維也納21世紀之屋瑞秋.懷特雷特個展展場空間
反向複製的生命再造
懷特雷特在30歲之際,便以驚世之姿,成為首位透納獎女性得主。傳奇的盛名並未阻擋藝術家自我實現的創作之路。在一個建築曾被視為「陽性主導的載體」的時代之中,懷特雷特以她細膩的語調,從不同的視角觀看,形塑空間中可能的生命力。觀看懷特雷特的作品,將因藝術家的思想轉譯力及瘋狂執著的創作慾望而大感震懾。執行計畫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韌度,而翻模、鑄模的繁複過程,更是一種耐心的內省修煉,也是一種以時間與作品共同生長的過程。
維也納21世紀之屋瑞秋.懷特雷特個展展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