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素描創作剪影
從塞曼尼到大衛.霍克尼
從平面到立體的素描
2016年「SAM藝術計畫獎」得主、阿爾及利亞籍藝術家馬希尼薩.塞曼尼(Massinissa Selmani),今年2月在東京宮推出個展「毫無止盡的漫流」,以知名無政府主義者露易絲.米歇爾(Louise Michel)的故事為背景,整體裝置呈現一種歷史紀錄與片面資訊相互交錯、時而難以分類與理解的複雜狀態。馬希尼薩.塞曼尼擅長重現報章雜誌影像中的片段細節,他的素描作品具有即時資訊的特色,然其筆觸與色彩應用卻相當地細膩與柔和。此外,他的創作還有一個特點,即習慣在畫面上留下許多空白,他的作品不企圖傳達或表達任何資訊,看來反而隱含著許多難以透徹的祕密,也因此成功地在創作形式與故事內容間創造出張力,並同時回應當代社會中的荒謬、矛盾與衝突。馬希尼薩.塞曼尼參加過201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與里昂雙年展,同時也獲得2016年的「典藏家獎」(Prix Collector)。
馬希尼薩.塞曼尼個展「毫無止盡的漫動」展場一
Courtesy de l’artiste et Galerie Anne-Sarah Bénichou, Paris. SAM Art Projects
©ADAGP, Paris 2018(Photo: Aurélien Mole)
由「巴黎素描創意博覽會」創始人克麗絲汀.帕爾(Christine Phal)所成立,於去年正式對外開幕,素描旅館(Drawing Hôtel)是一間離羅浮宮不遠的高級旅館,其特色在於每層樓的走道與每間客房中,都可見到法國當代藝術家的素描創作作品。素描旅館另一個特色是,在地下室中有一間約150平方公尺大的展覽空間,名為「素描實驗室」,每年舉辦三到四場以素描創意為主的藝術家個展。
京太森「線」展場一景 ©Keita Mori Courtesy Galerie Catherine Putman
素描旅館2017年2月的開幕首展,邀請了旅法日裔藝術家京太森(Keita Mori),搭配法國策展人蓋爾.夏博(Gaël Charbau),推出一場名為「線」的個展。京太森的創作手法相當特殊,他的裝置依據不同的展出地點呈現不同面貌。時而是抽象符號的重覆與交疊、時而是簡單的風景,又或者是複雜的透視圖,但不論是哪一種,我們還可以明顯地辨視出其中的空間向度;他的作品有時候看來也像是如透過數學程式計算、嚴謹而複雜的建築設計圖,而這正是京太森的創作中相當特殊的視覺現象。他每次在創作前幾乎不先做任何草稿或準備,並且只使用線團和膠槍兩樣工具,就能即時地完成在他腦海中出現的影像。在今年春天巴黎素描藝術博覽會舉辦期間,京太森的作品也於巴黎南部郊區設維里─拉路市(Chevilly-Larue)的蘿莎.邦諾爾造形藝術文化之家的聯展「當今素描」中展出。
蓋爾.秋塔個展「我的親身感受」展場一景 ©Gaëlle Chotard(Photo: Rébecca Fanuele)
在此同時,「素描實驗室」則推出開幕後的第四場藝術家個展,邀請了法國女性藝術家蓋爾.秋塔(Gaëlle Chotard),搭配法國策展人法藍婷.麥耶(Valentine Meyer)。同時是雕塑家與素描家,蓋爾.秋塔的創作探索輕柔和脆弱的觀念,透過金屬線或鋼琴弦的應用,交織形成一個個結、瘤、球狀的雕塑品,它們隨之有如樹木或植物的根莖般向外蔓延,在光影的交錯下在牆面勾勒出一道道圖象化的軌跡,呼應她用水墨完成的素描作品。展覽名稱「我的感受」主要節錄自法國詩人路易.阿拉貢(Louis Aragon)的一篇詩作:你或許永遠無法理解,我的感受、我的哀愁、與我的情感。/你或許永遠無法理解,我的傷痕;我失控後透露出的情感。
利昂內爾.薩巴特個展「氣的傷痕」展場一景 ©Lionel Sabatté Courtesy Galerie C, Neuchâtel
同樣也擅長在雕塑、素描與繪畫等不同媒材創作之間轉換的藝術家,還有利昂內爾.薩巴特(Lionel Sabatté),他也喜歡嘗試並實驗不同的媒材。有別於蓋爾.秋塔極簡化的藝術創作,他慣常使用「回收性」的素材,如每週累積的指甲、地鐵收集的灰塵、剩下的茶葉、鏽蝕後的鐵板與鐵鏽、建築工地中的鋼筋、混合著薑黃的水泥等。從繪畫到素描、從雕塑到裝置,它們時而是具象的(如狼、熊、鳥、 馬、人等)、時而是抽象的(如雲彩狀的灰黑色調搭配海洋般的黃土、霉菌狀的色盤散布在層次性的底盤上),利昂內爾.薩巴特豐富的媒材廣度也同時產生出多元化的創作風格。去年榮獲「巴黎素描創意獎」的利昂內爾.薩巴特今年除了在巴黎素描藝術博覽會舉辦期間,於巴黎佳士得藝廊中舉辦個展之外,並同時於巴黎希森與貝內提耶藝廊中推出名為「氣的傷痕」展覽,展出一系列以鏽蝕鋼板為主所完成的新作,並搭配著素描與雕塑舊作展出。(全文閱讀516期藝術家雜誌)
【5月專輯│素描藝術在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