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克利斯蒂安.波坦斯基:憶所」展
撰文│沈奇嵐.圖版提供│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ower Station of Art)(《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6月號129期)
如今的克利斯蒂安.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已經可以做到從容地坐在台上,侃侃而談。他說的每句話,都十分動人,讓人想提筆記錄下來。 「從前有個四歲的小女孩,她央求自己的父母,和剛剛出生的妹妹單獨相處一會兒。父母同意了,然後悄悄地在門縫裡看她到底想做什麼。小女孩對著小嬰兒輕輕地說:『快告訴我上帝的樣子,我感覺我快忘了祂的樣子了。』」波坦斯基微笑著講述著這個故事,在他一生的藝術探索中,他就是故事裡的小女孩,一次次回到童年,回到生命最初的起點。故事中的上帝,是童年,是神話,也是密語。
克利斯蒂安.波坦斯基
幾乎沒有人知道,童年的波坦斯基經常感到沮喪無助,他因為有讀寫障礙,與當時的學校教育格格不入。幸好他有一對開明的父母,不強迫他完成學業,而是讓他依照自己的想法離開了學校,在家庭中成長。他的母親是一名小說家,所以童年時期的波坦斯基,身邊圍繞著許多的作家與藝術家。他自己閱讀、思考、寫作,自學而得的所有,讓他成為了一名獨特的創作者。他並未受到當時學校教育對於人的規訓,自我的想像力與好奇心得以充分地釋放。這種獨特的知識結構,在他未來的藝術創作發展歷程中,成為了強而有力的能量。
克利斯蒂安.波坦斯基作品〈無人〉 Christian Boltanski, Personnes, installation for Monumenta 2010, Paris, Grand Palais
波坦斯基說:「最初,我試圖保存每個人的記憶。正如我常說的,將廣泛意義的記憶留存於書本之中,而那些不甚重要的、個人的記憶則如過眼雲煙,銷聲匿跡了。我想將所有這些記憶都保存下來,即使明白這場戰鬥尚未開始我就輸了。」即使波坦斯基知道結局,他依然毫不退縮地進行著戰鬥。至少,眼下的這一場、這一局,他獲得了勝利。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克利斯蒂安.波坦斯基:憶所」展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