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時期的商業畫與藝術交易
從魯本斯與他的工作坊談起
近期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舉辦的特展中,「蘇州片」代表於16至18世紀期間,在中國江南地區出現的大量仿製所謂「名家」作品的商業性的仿作。而在西方16與17世紀,於視覺藝術甚至文學創作中,也有所謂「仿效」的概念。拉丁文字「aemulatio」,英文翻譯為「emulation」,即是依據知名大師、藝術家作品,又或取得任何既成的繪畫、版畫、雕塑等圖樣,用來模擬仿效或基本練習。很多時候「仿效」完成的習作一方面可以顯示創作能力與技術,另一方面,若「仿效」超越了前人作品,就能突顯出藝術家的特殊才華與不凡天賦。歐洲17世紀上半葉,若要提到誰是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那麼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必定名列其中。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曾取用許多歷史作品仿效,例如以希臘羅馬的古典雕塑〈年老的半人馬被愛洛斯捉弄〉人馬塑像的軀幹形象,被用於他作於1612年的〈戴荊冠的耶穌〉,描繪耶穌受荊棘冠冕被折磨的身軀。除此之外,魯本斯也使用流行於16世紀德國地區小霍爾班(Hans Holbei the Younger)的印刷品,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作品如米開朗基羅、提香,藉以提昇繪畫的技能,並建立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可以說,魯本斯透過仿效的功夫,在藝術史中為自己留下一個位置。不只如此,他還以自己為名建立了龐大工作坊組織,工作坊裡的子弟學徒與招募來的專業職工,他們另外仿效魯本斯的草圖來做商業性的藝術生產。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還保留所謂以「魯本斯」為名的豐富作品於各地的美術館以及私人收藏。本篇文章即從魯本斯的藝術生涯為起點,介紹他的工作坊與作品,以及歐洲17世紀商業繪畫的交易模式。
魯本斯 魯本斯與妻子伊莎貝拉 1609-1610 油彩畫布
178×136.5cm 慕尼黑古典繪畫陳列館藏
魯本斯的藝術生涯
魯本斯是知名而產量豐富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外交官,是受歐洲數個王室貴族高度敬重的宮廷人物。於1577年6月28日出生今日德國的北萊茵—西發里亞邦的城市席根,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荷蘭人。家族因荷蘭低地國地區發動革命,爭取獨立脫離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捲入了革命的政治鬥爭。父親死亡之後,母親帶著魯本斯兄弟兩人從德國地區移居至低地國法蘭德斯的安特衛普。魯本斯家庭信仰天主教,就讀拉丁語文學校與師長維東克(Rombout Verdonck)學習古典文學,這是他作品中希臘神話的典故根源。他曾為貴族服務擔任侍從,也因此熟悉宮廷禮俗與貴族文化,對爾後他遊走於歐洲各宮廷的生活甚為重要。繪畫專業曾經與托比亞.維哈奇特(Tobias Verhaecht)、亞當.溫諾特(Adam van Noort)、奧托.溫芬(Otto van Veen)三位不同畫師學習,其中溫芬深具古典與文學特性的繪畫風格影響最為深刻。魯本斯於1598年畫家工會「聖路加公會」正式登記並取得執照,成為專業獨立的畫師。登記立案兩年內,魯本斯前往義大利地區長居九年,服務於岡薩加公爵(Vincenzo Gonzaga)的宮廷,透過公爵的藝術收藏與宮廷壁畫,學習了北義大利畫家曼帖納(Andrea Mantegna)和羅曼諾(Giulio Romano)的風格,並直接接觸拉斐爾所設計的裝飾掛毯的圖稿,旅行至鄰近城市拜訪教堂和王宮,見識了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家如提香、丁托列托(Tintoretto)、威洛尼斯(Veronese)的藝術,來自阿爾卑斯山脈北方的他,在義大利實地走訪,獲得最豐富、與過往歷史不同且新穎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養分。
魯本斯的原初藝術背景應是所謂「早期尼德蘭繪畫」,而在義大利發展建立了成熟風格,才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帶回低地國地區(法蘭德斯與尼德蘭地區),改變了以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細膩寫實、呈現神聖的信仰意涵的宗教繪畫,以及其延續下來的所謂北方藝術傳統。年輕時期多年停留義大利地區,除了岡薩加公爵宮廷內的各種服務之外,魯本斯也接受外部其他機構的藝術委託。1604至1605年完成耶穌會以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繪畫,裝飾於教堂內的詩歌班席位。隔年接受熱那亞耶穌會製作大型祭壇畫,並為熱那亞貴族斯皮諾拉.朵莉亞侯爵夫人(Marchesa Brigida Spinola Doria)繪製數幅肖像畫。於羅馬,阿爾布雷希特七世(Archduck Albert)大公委託,完成耶路撒冷聖十字聖殿教堂內的三個作品。最值得一提的是,接受岡薩加公爵的委託成為文化特使,前往哈布斯堡王朝菲利浦三世的西班牙宮廷,一到當地才華很快也被非常有權力的列馬公爵認定,委託繪製個人肖像〈列馬公爵騎馬像〉,該作品不僅展現公爵氣宇軒昂,騎乘的白色駿馬雙眼炯炯有神,好像快要從畫面中走出來了一樣,它讓魯本斯的名聲很快地在西班牙宮廷傳開來。(全文閱讀518期藝術家雜誌)
【7月專輯│商業畫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