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洛伊德的跨世對談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佛洛伊德計畫:細察的倫理」
1922年12月8日,在柏林城裡一個人才輩出的猶太裔家族中,又增添了一名未來的畫家,這位男孩將會成為20世紀西方最偉大的寫實畫家之一——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而他的祖父正是精神分析始祖: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盧西安.佛洛伊德作品〈反射(自畫像)〉 Lucian Freud, Reflection (Self Portrait), Oil on canvas, 1985. Private Collection©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 / Bridgeman Image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IMMA)自2016年起,舉辦為期五年的「佛洛伊德計畫」(Freud Project 2016 - 2021)特展,集結私人收藏的32件油畫與20件紙張作品,為2011年佛洛伊德過世之後的大型展覽計畫。這次特展主要聚焦在1970年代以後的創作。「細察的倫理」(The Ethics of Scrutiny)是佛洛伊德計畫的特別企劃之一,探索佛洛伊德畫作中常見的主題如人性的脆弱、慾望與失落,並且透過不同時代藝術家的作品回應這些主題,集結的作品也讓觀眾得以一探佛洛伊德擅長的人像畫多重的樣貌。此特別企畫由愛爾蘭藝術家達芬.萊特(Daphne Wright)策展,接受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時,萊特便知道這是一場艱鉅的挑戰:「我知道策畫這場展覽十分不易,佛洛伊德作品中關於觀看心理的議題並不容易處理,但這也是一趟不可思議的旅程,讓我得以將佛洛伊德的作品,與影響我的當代藝術家、作家與科學家的作品加以連結。」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佛洛伊德計畫:細察的倫理」展場空間 Visitors view works by Lucian Freud in IMMA Collection: Freud Project, The Ethics of Scrutiny, curated by Daphne Wright. Photo: Marc O’Sullivan
特展以佛洛伊德年輕時期的作品開場,具有家族傳承的暗喻,他們祖孫倆有個共通點:熱愛植物。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以水彩紀錄動物與植物細胞的觀察,展現他對自然的好奇;畫家佛洛伊德早期的作品無論是自畫像或是人物肖像都不乏植物的存在,晚年移居諾丁丘(Notting Hill)後也大量記錄庭院中的植物。對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而言,這些植物速寫是科學觀察;對畫家佛洛伊德來說,畫作中的植物更帶有象徵意義,例如他為女友所繪的〈女孩與玫瑰〉,女孩手中與腿上的玫瑰明顯指涉熱烈的愛情,而他的自畫像〈男人與薊〉則以尖銳帶刺的薊葉,展現佛洛伊德的稜角與自負。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佛洛伊德計畫:細察的倫理」展場空間 Visitors view works by Lucian Freud in IMMA Collection: Freud Project, The Ethics of Scrutiny, curated by Daphne Wright. Photo: Marc O’Sullivan
在佛洛伊德的畫作中,最強而有力的非其自畫像莫屬。他曾說:「我意識到不好的肖像畫家畫最多的是自畫像,我要避免這個狀況。」或許如此,佛洛伊德的自畫像多數面容哀愁,臉部肌肉稜角分明,色調多以明度偏低的棕色為主,好似沉思著重大課題,而且許多作品都命名為「反影」(reflaction),這個單字可以指涉鏡中的影像,同時也具有「反省」意義,也許正是不斷反省自己創作的手法,使得他遲至70歲才為自己畫了一幅全身裸裎的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