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展卡塞爾展區展館與活動地點
整理.圖版提供/鄭安齊(藝術家2017年7月506期)
舊地底車站(文化車站)
穿過舊地底車站(文化車站)(Ehemaliger unterirdischer Bahnhof〔KulturBahnhof〕)站前廣場上的一只褐色貨櫃,進入地下後即是展覽場地。在它停止使用之前,一直擔負著送往迎來文件展觀眾的要角。現今則以展場的狀態,持續地在文件展中運作。©Mathias Vöelzke
直至去年仍在運轉的豆腐工廠(Tofufabrik),是由德布雷辛尼(György Debreceni)與海勒弘(Heike Hellerung)這兩位黑森邦有機飲食的先驅所創立。此處自小型的本地供應商開始,成長為配銷全德的豆腐廠,在廠房空間明顯不足以應付生產的需求後便轉而閒置。©Rosa Ruehling
新新藝廊(新郵政總局)(Neue Neue Galerie〔Neue Hauptpost〕)的前身是郵政總局以及郵件配送中心,自1975年開始運作的這個空間,因為郵政業務部分私有化,加上今日人們多轉為依賴虛擬、數位化的服務,故這個空間遭閒置也是可以預見的。基於空間的性質,安排在這裡的作品也多數與買賣、貨物、物流、移動等概念息息相關。然而在此分配的亦不僅只是有形的物件,也包括抽象的知識或故事。展場樓上錯綜複雜的職員餐廳與辦公空間之間,仍藏有文件展的作品,在這裡需特別注意上樓的標誌指示。 ©Mathias Vöelzke
鑄造車房(卡塞爾大學內)(Gießhaus〔Universität Kassel〕)是工業鉅子家族亨舍爾(Henschel)所建造廠房的其中一部分。該家族的營運方向,在納粹時期轉為軍火輸出。(攝影:鄭安齊)
戈特沙爾克廳(卡塞爾大學內)(Gottschalk-Halle〔Universität Kassel〕)曾分別為亨舍爾與戈特沙爾克的工廠,1970年代卡塞爾大學接管此處後,大多時間為倉庫。©Mathias Vöelzke
屠宰場文化中心(Kulturzentrum Schlachthof)有表演活動進行,包含藝術家康波絲─朋斯(Maria Magdalena Campos-Pons)設立的「馬坦薩斯吧」。©Mathias Vöelzke
窄播之家(Narrowcast House)是個公開的錄音室與播音空間,與藝術家安東.卡茲(Anton Kats)的藝術計畫密切相關。(攝影:鄭安齊)
卡塞爾的北區是較多移民聚集的地點,故城北公園(Nordstadtpark)在週末時,也是移民家庭休閒的去處。藝術家艾格妮絲.德尼斯(Agnes Denes)的作品〈活的金字塔〉位於此處。 ©Mathias Vöelzke
亨舍爾廠區(Henschel-Hallen)曾是德國工業技術發展及軍火工業重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閒置至今,但周邊仍存在許多軍火製造商的據點,觀眾在前往亨舍爾廠區的路上即會發現如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Maffei)等軍火商的廠房。如今廠區旁設有一座小型博物館。©Mathias Vöelzke
庫特─舒馬赫大街是卡塞爾主要的交通幹道,也是分隔市中心與城北地帶移民區域的心理邊境。成排的玻璃屋(Glas-Pavillons an der Kurt-Schumacher-Straße),過去曾是商店,近年來則處於閒置狀態。(攝影:鄭安齊)
1767年國王廣場(Königsplatz)建成後,至今一直都是慶典活動或政治集會舉行的場地。如今圍繞著國王廣場的還有成排的餐廳以及購物中心。(攝影:鄭安齊)
本屆文件展期間,薄荷(Peppermint)呈現關於布克哈特夫婦(Lucius und Annemarie Burckhardt)及他們所創立的「行走學」(Spaziergangswissenschaft)相關的書籍和文獻資料,都在此處供人借閱。此處也成為學生、鄰里和各式活動舉行的場所,開展出各種聯繫,一如薄荷錯綜交織的根系。(攝影:鄭安齊)
弗利德利希廣場(Friedrichsplatz)的北側過去是權力的象徵,特別是納粹時期使用此廣場做為大型閱兵或黨的儀式活動。這種影像則在這幾十年來快速地被文件展每年留下的作品所替換,逐漸改變人們心中對弗利德利希廣場的形象。©Mathias Vöelzke
茨威爾任塔(Zwehrenturm)主要設置藝術家丹尼爾.科諾爾(Daniel Knorr)的作品 ©Mathias Vöelzke
多年來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Fridericianum)始終為文件展的主要展場,此次的展品主要來自雅典國家當代藝術館的館藏。(攝影:鄭安齊)
「奧托諾伊姆」的名字出自侯爵莫里茨(Moritz)的兒子之名「奧托」(Otto),其前身是17世紀時期德國第一座劇院。(攝影:鄭安齊)
雷德麥特公寓
和媒體與資訊中心同位於弗利德利希廣場北側的這一排商家,雷德麥特公寓(Leder Meid-Apartment)過去是卡塞爾主要的商店街,不過近年重心則逐漸位移到國王廣場另一端由跨國品牌組成的購物中心。©Mathias Vöelzke
文件展大廳(documenta Halle)為主展場之一,在第九屆文件展的開幕式上,當屆的策展人荷特(Jan Hoet)曾把初落成的文件展大廳比做衛城。(攝影:鄭安齊)
星光影城(CineStar)放映藝術家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的作品 ©Mathias Vöelzke
雖然新畫廊(Neue Galerie)一向是文件展的展場之一,然而本屆文件展是首次徹底地使用新畫廊所有空間。建成於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初的新畫廊,館內設有象徵希臘、羅馬以及英、法、德、西、義、荷等6個民族國家,共8座的女神像,雕像的裝飾元素則採自各國/民族的傳說。對本屆的展覽核心命題來說,是一條重要的線索。©Mathias Vöelzke
1972到2014年之前,美景宮(Palais Bellevue)都還是一座博物館,用以紀念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兄弟——格林兄弟。雅各.格林(Jacob Grimm)曾在這座建築裡以圖書館員的身分工作。©Mathias Vöelzke
格林世界與葡萄園露台
2015年9月揭幕的這座格林世界與葡萄園露台(Grimmwelt Kassel und Weinberg-Terrassen),接續在美景宮之後,成為紀念與展示格林兄弟成就的博物館。(攝影:鄭安齊)
墓葬文化博物館(Museum für Sepulkralkultur)乍聽有點無趣的館名,內部對墓葬文化的陳設展示卻採用相當新穎的手法,除了文件展的展品以外,常設展亦值得參觀。(攝影:鄭安齊)
完成於1913年的黑森邦博物館(Hessisches Landesmuseum),是卡塞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所落成的最後一棟歷史建築。該館甫於2016年整修完成,重新開放參觀。 ©Mathias Vöelzke
葛洛麗電影院(Gloria-Kino)成立得相當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第一批成立的公共電影院之一,而1950年代的建築、裝飾樣貌,今天仍完整地保留。在文件展期間,葛洛麗電影院被用來專門放映王兵的作品。(攝影:鄭安齊)
崗哨站
今日所見之崗哨站(Torwache)建於19世紀時期,由卡塞爾出身的建築師海因里希.克里斯多夫.尤索(Heinrich Christoph Jussow)所設計。原應為一體的城門,並正對向威廉高地宮的規畫,因為拿破崙在歐洲的擴張戰爭而終止,兩座崗哨則分立街道兩側至今。(攝影:鄭安齊)
卡塞爾市立博物館
在卡塞爾市立博物館(Stadtmuseum Kassel)內呈現的是卡塞爾市的歷史與發展進程,其入門處的設計則極度神似雅典衛城的雅典娜神廟。©Mathias Vöelzke
巴利電影院(BALi-Kinos)位在車站站體建築內,此次則專用於播放文件展當中的電影作品。©Mathias Vöelzke
遠離市中心的宴會廳(Ballhaus),是在拿破崙的弟弟傑宏.波拿巴(Jérôme Bonaparte)統治期間所建;此次則專用於放映納里曼.瑪麗(Narimane Mari)的作品。 ©Mathias Vöelzke
在卡塞爾─威廉高地火車站(Bahnhof Kassel-Wilhelmshöhe)的月台上,設有直播雅典與德國國會的銀幕,以及居於其中,一支正對著雅典無間斷拍攝的攝影機畫面。這是藝術家大衛.拉梅拉斯(David Lamelas)的作品。(攝影:鄭安齊)
卡塞爾電影站協會(Filmladen Kassel e. V.)為經改造建築後而成的電影放映空間,並自創始之初就關注於獨立製作、作者電影、實驗片和紀錄片等,並且長年是「旅行者紀錄片影展─反法西斯、支持和平、關於佔屋、對抗環境破壞、反對核電」這項活動的舉辦場所。 ©Mathias Vöelz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