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夢
巴黎紅宅基金會最後一場告別展
圖版提供/La Maison Rouge, Paris
做為法國家樂福集團主席查理.迪佛瑞(Charles Defforey)的養子,安東尼.德卡爾伯(Antoine de Galbert)自格倫諾伯政治研究學院畢業之後,於1980年代期間在該集團擔任管理職務。1987年,安東尼.德卡爾伯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格倫諾伯開設一間藝廊,自此開始逐步建立一批重要的藝術典藏,並從業餘身分跨入專業領域,成為當今知名的法國私人收藏家之一。
帕納馬朗科(Henri Van Herwegen,別名帕納馬朗科〔Panamarenko〕)
日本飛行裝置三號 2001 發動機、兩條皮帶、金屬管、塑膠螺旋槳、金屬線、橡膠帶、橡皮筋
Courtesy Galerie Jamar, Anvers ©Panamarenko ©Photo: Wim Van Eesbeek
安東尼.德卡爾伯於1990年代末期關閉藝廊之後,決定以基金會的模式持續自身對藝術的喜愛,於2004年在巴黎正式成立「紅宅—安東尼.德卡爾伯藝術基金會」(La Maison Rouge),進駐地點為一離巴士底廣場不遠,總面積近2500平方公尺的舊工廠,至今十四年間共舉辦過一百卅一場藝術展覽。去年年初,安東尼.德卡爾伯將在今年10月底關閉「紅宅」的決定對外公開後,在法國藝壇中引發不小的震撼,一方面是除了不捨它歷年來相當出眾奇特、充滿創意的策展方向之外——其中包括一年一次的「私人典藏展」、一系列以素人藝術家為主的個展,或是介紹各個令人想像不到以城市其藝術發展為主題的特展,如「我的溫尼伯」、「我的約翰尼斯堡」等——同時也感慨在公家機構預算減低之際,「紅宅」的關閉是否反映了法國藝術生態環境的困難。
安東尼.德卡爾伯曾經直言:「我的確對於當今的藝術圈感到些許無趣」,批判「今天過多的金融資金完全改變了藝術市場的運作模式,當我看到有人花了2000萬歐元買下一位幾乎不知名的年輕藝術家的一幅畫——那是『紅宅』十年的運作經費——我想其中多多少少一定有點問題!」(節錄自《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不過,安東尼.德卡爾伯仍在今年4月將他所典藏近五百件具有民族特色(獵人、戰士、法師、巫師)的髮飾,全數捐贈給里昂匯流人類學博物館(Musée des Confluences de Lyon),看似透過此慷慨作為對外展現其私人典藏中相當獨特的作品,並同時預告他將持續關注當代藝術的創作與藝術環境的發展。在藝評家菲利普.達將(Philippe Dagen)2017年1月11日於《世界報》的報導中,安東尼.德卡爾伯宣稱:「當初創立『紅宅』時,我就知道它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我寧願它能夠結束於最高峰的時期。即使這聽來或許有點自大,但我今天閉館的原因,是因為我想我們已經達到這個階段了」,他並表示,「『紅宅』或許消失了,但『安東尼.德卡爾伯藝術基金會』將持續以其他形式來贊助藝術活動」。
在閉館之前,安東尼.德卡爾伯特別邀請好友,也是知名素人藝術私人收藏家布魯諾.德察蒙(Bruno Decharme)、素人藝術美學家與策展人芭芭哈.薩法洛瓦(Barbara Safarova),以及同名藝廊主持人艾琳.維達爾(Aline Vidal),以飛翔為主題,四人共同策畫「紅宅」的最後一場展覽,於6月初推出告別特展「啟翔—飛翔的夢」。
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 月球之旅 第10張圖 1902
Courtesy Collection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自由的策展風格
從策展團隊的研究專長可以想見,觀者能在這個展覽看到許多創作質量難以忽略的素人藝術作品,呼應了這個「紅宅」長年以來支持與推廣的藝術形式,如2006年推出的亨利.達傑(Henry Darger)個展、2008年奧古斯汀.勒薩吉(Augustin Lesage)個展,以及2014年以布魯諾.德察蒙的私人典藏為主的「素人藝術/abcd典藏」展等,均是此信念的最佳見證。而該基金會向來秉持的策展風格也同樣在本展中得見,那是一種充滿「串聯性」(transversalité)、「想像性」與「自由性」的策展途徑,不自我設限在過於「學院派」與「學術派」的主題與媒材。雖然在這種策展風格下推出的展覽,有時顯得論述過於大眾化、鬆散,然而這樣的疑慮,卻常常也是展覽迷人的原因之一。在回答《巴黎競賽畫報》的訪談時,安東尼.德卡爾伯提到「紅宅」的成功之處,在於呈現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東西:「我在格倫諾伯的藝廊也是同樣的做法,混合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這種『串聯性』的藝術態度主要源自一難以解釋的需求,但目的在於創造一種神奇的結果。」
「啟翔—飛翔的夢」理所當然亦呼應了上述的展覽特色,這次告別展從天空出發,到對宇宙的想像,從身體極限到對義肢或機械裝置的考量,從不知名物件到對傳統雕塑的觀察,從藝術創作到對荒謬行為的思辨,在四位策展人的鋪排下,除了展現藝術家豐富的創造力,同時也呈現他們無限的想像力,共同羅織出此一相當令人感到愉悅的展覽。(全文閱讀520期藝術家雜誌)
【9月專輯│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