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做為思考的慢速催化
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的策展軌跡
泰國當代藝術沃土下的民間力量
位於泰國北部的古城清邁於1980年代之後,緊接在藝術資源集中的首都曼谷,設立大學藝術學院,各類型藝廊藝術機構的誕生,步步確立其做為曼谷以外第二大藝術據點的中心位置,發展自身的藝術體系,成為諸多泰國知名藝術家的創作據點。在此南北分立又相疊的發展中,泰國當代藝術的創作與生態發展一直仰賴私人力量的推動與支持。強調藝術做為凝聚國族認同媒介的官方體系,對於當代藝術的扶植推廣遠遠弱於民間,諸多私人藝廊與藝術機構,成為泰國當代藝術家通往國際舞台的窗口。近年,泰國多個私人美術館的建立更突顯此勢。
尼潘.歐拉尼維斯納(Nipan Oranniwesna,泰國) Signal 2016-
四頻道彩色錄像裝置 40'00"(攝影:許祐綸)
如2012年開幕的曼谷當代美術館是泰國第一座具國際規格的美術館,容納電信大亨班卡隆古爾(Boonchai Bencharongkul)的四百多件個人收藏。幾個私人藝術空間也將在未來幾年陸續設立:泰國飲料製造商Osotspa執行長暨曼谷大學主席歐撒田努格拉(Petch Osathanugrah),於曼谷近郊盛桑運河畔成立桑薩當代美術館(Sansab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預計明年年中至2020年開幕。大型複合式商場對當代藝術空間延伸的觸角亦蓄勢待發:去年起於昭披耶河畔動工、號稱東南亞最大購物中心的Icon Siam,宣稱將在集高級住宅與商場百貨於一身的複合區域打造世界級的私人美術館;而座落於曼谷心臟地帶拉瑪四世路的One Bangkok,正斥資1200億泰銖打造泰國史上最大規模土地開發案,預計在該區納入包含音樂中心與藝術空間的文化複合中心。
MAIIAM,泰北當代藝術的里程碑
北方的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MAIIAM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以下簡稱MAIIAM)在2016年開館,為清邁做為北部文化據點的地位設下里程碑。曾在巴黎從事藝術與古董交易的尚—米歇.布德立(Jean-Michel Beurdeley)與身為泰國貴族邦奈家族後裔的妻子帕絲麗(Patsri Bunnag)於1998年移居曼谷後,專注發展其私人收藏(Collection Piphitmaya)。2013年,兩人決定與繼子艾瑞克.邦奈.布斯(Eric Bunnag Booth)共同創辦MAIIAM,至2016年,帕絲麗逝世隔年7月,泰北第一間美術館MAIIAM終於清邁近郊山甘烹區開幕。
帖莫奈(The Maw Naing,緬甸) 薄層的內外 2006-2016 25座網帳 尺寸依場地而定
(攝影:許祐綸)
這座由舊工廠改造,佔地3000平方公尺的美術館,展示創辦人家族過去卅年來的藝術收藏。由曼谷建築事務所all(zone)打造的鏡面建築內,除了容納四座展場,亦包括放映室與戶內外公共演出空間。MAIIAM取自清邁的Mai字,意指新城,IAM則是向邦奈家族曾為泰王拉瑪五世妻子的喬.裘.愛安(Jao Jom Iam)致敬。其試圖於古城打造並擴散的創新精神不言自明,雖以分享家族收藏的泰國與東南亞區域藝術家作品出發,其成立之初,便企圖成為清邁文化地標,更擁抱由當代藝術連結向更寬廣文化內涵的開放精神。
MAIIAM展覽分為兩大主軸,常設展以家族永久收藏的當代泰國與東南亞藝術為主,藝術家包括1990年代早期活躍於清邁的泰國前衛藝術先驅蒙天.布馬(Montien Boonma)與其同代及至當代的創作者。特展則展現美術館的多元開放性格,以及透過展覽引領該區文化批判觀點交流與對話的企圖與展望。2016年開館大展、坎城金棕櫚獎得主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回顧展「瘋狂的寧靜」是當年泰國當代藝術盛事;泰國藝術家卡明.勒差布拉瑟(Kamin Lertchaiprasert)個展,彰顯藝術家如何以創作連結佛教生命觀;由館方典藏精選繪畫,趙無極第一任妻子、已逝貴州藝術家謝景蘭(Lalan)的個展,則呈現這位從電子音樂跨越舞蹈再到繪畫的藝術家,融混西方抽象與中國山水的奔放創作精神。另外,跨越設計與當代藝術展的「Mon Art du Style」,將帕絲麗.邦奈的時尚收藏、服飾,與美術館典藏的四十件藝術品並置展出,突顯時尚中的視野與哲學思索。泰國年輕設計師雄.布以畢阿(Shone Puipia)個展,以及今年初推出的「花之詩語」花藝展,均顯現美術館展覽取向的多樣與跨域性格。
皮亞拉.皮亞朋吉娃(Piyarat Piyapongwiwat,泰國) Fabric 2017 織品、錄像裝置
19’41” 尺寸依場地而定(攝影:許祐綸)
MAIIAM的主題聯展則展現美術館對地區脈絡的探索,並彰顯當代藝術的批判與對話潛能。去年7月至今年2月推出的「Patani Semasa」,便大膽觸碰敏感政治議題,以藝術回應泰國南部三府的動盪與血腥當代史(Patani是泰國狹長的南端與馬來西亞接壤的三省府〔Pattani、Yala、Narathiwat〕之合稱縮寫,2004年以降因為泰國政府對該區穆斯林的壓迫,穆斯林分離主義極端激進分子抵抗,以及後續的政府殘酷鎮壓,成為全泰國最動盪危險的衝突區域)。展覽集結廿七位Patani區內外的藝術家作品,討論此衝突區域的文化再現與認同,亦刺激觀者思索,意圖定義該地與個人身分「界線」的挑戰。(全文閱讀520期藝術家雜誌)
【9月專輯│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