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莉塔.肯特 純真普普的美學信仰
柯莉塔.肯特 Corita Kent, c.1970. Courtesy of the Corita Art Center, Immaculate Heart Community, Los Angeles,CA
1962年的一場夏日,一位40多歲的修女去看了安迪.沃荷展出的〈康寶濃湯罐〉,不久後,修女回到家,如同被催眠般,眼花撩亂地,看見什麼日常物件都像是從安迪.沃荷的濾鏡望出去般──這是一場開天闢地的人生轉換,修女柯莉塔.肯特自那一刻起,從傳統藝術學校的教師,活成了一位普普藝術家。
為迎接柯莉塔.肯特100週年誕辰,位於英國東南部的迪奇林工藝美術博物館(The Ditchling Museum of Art and Craft)以「柯莉塔.肯特:趕上行動」(Corita Kent: Get with the Action)為題,重新回溯這位劃時代的女性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示現對塵世的關愛──柯莉塔.肯特一生倡導和平與反戰,她將對生命的熱情,於普羅中「渡進」她身為一介修女虔誠的信仰。
左.柯莉塔.肯特擔任美國聖母無玷大學的修女及專門藝術導師 Corita c. 1965. Image courtesy of the Corita Art Center, Immaculate Heart Community, Los Angeles. 右.美國聖母無玷大學藝術系 Immaculate Heart College Art Department c.1955. Photograph by Fred Swartz. Image courtesy of the Corita Art Center, Immaculate Heart Community, Los Angeles.
當聖像遇上普普藝術
1947至1968年間,柯莉塔.肯特擔任美國聖母無玷大學(Immaculate Heart School)的修女及專門藝術導師,授課時期的創作媒材以絲網印刷為主,在正式專職創作初期,不論核心的概念或表現形式,皆是以聖經主題為方向,然而,在之後幾年,她漸漸「入世」,嘗試將60年代的流行文化、消費文化和藝術文化融入在創作中,包含披頭四樂團的歌詞到暢銷食品神奇麵包(Wonder Bread),或者是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Günter Grass)的詩句節選,都活潑異想地在她的創作中挪用與拼貼。
普普藝術的機制演化
柯莉塔.肯特早期以發揚信仰為主軸的的造型藝術作品,呼應著迪奇林工藝美術博物館最初始的收藏脈絡。1920年,聖約瑟夫和聖多明尼克公會成立迪奇林工藝美術博物館之際,便開始聚焦收藏居住於英國蘇塞克斯(Sussex)地區「迪奇林工藝家」所創作的作品,包括20世紀初的艾瑞克.吉爾(Eric Gill)、現實主義版畫大師弗蘭克.勃朗瓊(Frank Brangwyn)等人之作,故此,活版印刷、刻字等範疇成為了迪奇林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典藏與敘事方向,半世紀之後,5000英里外之處,柯莉塔.肯特在洛杉磯美國聖母無玷大學教授學生們如何將普普藝術的美學用於對信仰的宣傳中。為配合該檔展覽,策展人邀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麥耶斯考(Morag Myerscough)的裝置作品展出,甫為謝菲爾德兒童醫院(Sheffield Children's Hospital)精心以普普藝術設計兒童病房,她的創作結合了字型、圖像設計及色彩學的實驗,並結合她富手感的工藝技術,將普普的鮮明圖像結合三度空間,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普普空間裝置,然而,她曾表明,開啟她創作生涯的第一盞燈,即是柯莉塔.肯特。在「柯莉塔.肯特趕上行動」這檔展覽規畫中,美術館沿線爬梳在地的普普藝術脈絡,並扣合延伸普普藝術的現當代發展,以作為策展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