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歷史,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
柏林雙年展紀錄
泰瑞.歐蘇2015至2018年的考古挖掘作品〈一切都有可能〉
今年夏天柏林暑氣蒸騰,甚至飆破38度高溫,走在街道上連汗水都要蒸發。幸而今年第十屆柏林雙年展「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的規模並不大,少了戶外的作品,讓人在這種天氣底下鬆了一口氣。總計只有五個美術館場地:Akadmie Der Kunste(ADK)、Hau Hebbel Am Uffr(Hau2)劇場、柏林現代藝術中心(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Volkbuhne Pavilion(VP)、(ZW/U-Center For Art and Urbanistics)。其中Volkbuhne Pavilion僅包含了一件裝置作品,而Hau Hebbel Am Uffr(Hau2)劇場則作為活動及表演場地使用。其餘5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則被聚集於其餘三個場地之中,約莫一至兩天就能全部逛完。
泰瑞.歐蘇2015至2018年的考古挖掘作品〈一切都有可能〉
在眾多的作品之中,泰瑞.歐蘇(Thierry Oussou)展出的考古挖掘作品〈一切都有可能〉,以「Impossible is Nothing」的雙重否定標題,作為展覽主題的體現。錄像以及現場展示的土塊殘骸,是一場精心策畫的表演。他委託雕塑家朋友伊萊亞斯.博科(Elias Boko)製作屬於18世紀國王寶座的複製品,並於2015年將它偷偷埋藏起來,次年領著一群學生將它們挖掘出來。原本的寶座是屬於非洲的貝寧共和國的末代國王所有,現今該國則與其殖民母國法國之間,仍在爭取物件的所有權。藝術品歸還的議題在後殖民的討論中沸沸揚揚,尚未被解決,一場模擬式的表演在此同步上演。玩弄象徵著科學與真實的考古學,這樣的創作手法不禁也讓人想起馬克.迪翁(Mark Dion)的「泰晤士河挖掘計畫」,藉此反諷著政治現實,擾動真實與虛幻的邊界,並打開敘事的可能性。
蒂尼歐.塞胥.波帕佩2016至2018年的作品〈無題(隱匿的不穩定性) [感受]〉
柏林現代藝術中心從1998年起就作為每屆柏林雙年展的主要場地,今年容納了2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南非藝術家蒂尼歐.塞胥.波帕佩(Dineo Seshee Bopape)的計畫占據了一整層樓的中央,成為整個雙年展的焦點。橘紅色的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照進地面上的石礫殘骸,如同宇宙洪荒。由瓦楞紙板所製成的巨大圓球懸掛於展廳中央,一旁的水桶盛接著由上滴落的水滴。或立或躺,散於各處的錄像螢幕播放著與波帕佩合作的藝術家的表演紀錄。在她最新的錄像作品中,更結合了對於南非政治現狀的揭露,與黑人女性身體權的議題。
相關報導:
【09月│國際雙年展 特別報導】美麗世界何在? ──探訪英國利物浦城市雙年展
【09月│國際雙年展 特別報導】行星花園,培養共存 ──歐洲聲言展在巴勒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