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美藏精
許宗煒的習藝之道
「下手擁有,才能懂得欣賞,才有真愛。」比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常務董事許宗煒收藏書畫經驗逾30年,從台灣早期畫家如陳進,到西洋印象派大師畢卡索、中國繪畫變革派的李可染、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以至近現代大師趙無極、朱德群……。他曾以新台幣1100萬元購入趙無極油畫〈17.4.64〉,2009年在台北羅芙奧秋拍時,以1億5840萬元拍出,創下趙無極畫作在台最高成交紀錄。他勤寫「收藏日記」,用文字記錄鑑賞感悟。許宗煒認為收藏最大的收穫是豐富生命,即便藝術收藏是一場最昂貴的學習之旅,「我最終是要藉由收藏,覓得真知灼見的自由。」
出了通往許宗煒住家的電梯口,眼前是一件重達600公斤、高逾一人的楊英風水袖石雕。「他的作品多為金屬,石材少見。」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張大千的橫幅〈天璽堂〉,在燈光的照映下,與清代畫案上的一對朱銘太極木雕相互輝映著。一旁掛著于右任的草書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氣韻生動的揮灑出格,營造出優雅雅趣中、「一探究竟」的霸氣與志氣,宛如許宗煒其人。
許宗煒精煉地掌握藏品在藝術史與市場上的定位。「了解,才會產生情感。發現美的能力非常重要,猶如人際相處,看見一個人的特質,才會疼惜友情。」美感的養成非一夕之間,而是源自好學不倦。沙發後整面書櫃上,擺放著中國家具、瓷器、字畫等跨領域的完整資料,仿若「汗牛書店」再現。許宗煒秉持著「根於喜愛,用於研究學習,行於展示分享,別於不捨,獲利餘為其而得」之心,自在優游收藏世界而不被藏品所役。
他繼續細數清後的書畫史,「千山萬水、小橋流水、題詩落款,幾百年下來無計可施。後人只好左挪右移,缺乏新意與活力。」直到20世紀初的中國政局動盪,「思想上則遇西風東漸,民國初年蔡元培主張『以美育代宗教』,以致1840至1940年代的近現代傳統繪畫產生劇烈變革。一派是因為留學受到新思維影響的畫家,如傅抱石、徐悲鴻、吳冠中、林風眠等,另一派是從傳統中變革,如齊白石、潘天壽、李可染、張大千等,一掃四王因襲下的陳腐,讓人耳目一新。其間,李可染、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是我收藏的主力。」
李可染作品〈灕江山水天下無〉
翻山越嶺,在茫茫畫海中覓得鍾愛,許宗煒自得微笑,生動地回味著浪漫邂逅,與創作者們的心有靈犀。「我收藏李可染最多,也最好。清中以降的文字獄與碑文出土,引發金石之學。李可染才華不高,苦學終身,他受教於齊白石、黃賓虹卻不畫花鳥蟲魚,大量吸收西畫的形式法則卻不因襲。他最重要的變革是將南北朝以前古碑書法的用筆與審美應用於山水畫,並大量使用逆光法。直到80年代成就『李家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