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攝影與錄像收藏當代藝術史觀
上海复星藝術中心影像季

就某種意義而言,收藏即定義。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談及收藏的行為時指出:「我們所收藏的,永遠是我們自己。」复星基金會藝術收藏的起點聚焦當代,展現出十足的國際視野,同時在相當程度上也與其立足的城市上海有關。在复星藝術中心多元、複合且立體的藝術收藏中,彙集了從媒介發展歷程看來稱得上極具當代性的攝影與錄像作品,讓人得以藉此感受當代藝術創作形態的豐富、藝術家的創作觀念是如此開放,而他們為我們打開的知覺與感受的界域是如此地廣闊。
复星基金會的藝術收藏始於2010年。基金會主席王津元所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楊福東的〈國際飯店No.5〉。國際飯店是現代上海的地標性建築,體現並反映了一個曾經輝煌的時代與其美學意趣,而楊福東的「國際飯店」系列作品,除了展示作為國際大都會的上海所內蘊的獨特審美,更經由其中人物與現代性空間的關係呈現,展示關於上海的諸般想像,以及上海之於現代性與全球化的關係。王津元從楊福東的這系列作品當中,看到了复星集團賴以起步與發展壯大的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也從上海與全球化的關係中預見了全新的未來。
由購入〈國際飯店No.5〉而漸次展開的复星基金會的眾多藝術收藏,含括了繪畫、雕塑、攝影、錄像及裝置等多元形式,而與「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平行展開的「复星藝術中心影像季」,則集中展出攝影與錄像這兩種由其媒介發展歷程而言可謂極具當代性的媒介,透過收藏當代藝術創作的行為與過程,作為收藏主體的复星基金會由此捕捉當代藝術發展的氣息與審美意識的變化,並且藉由「收藏」這個具有主體性的創造性活動,積極地參與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同時進一步由收藏的角度,對於如何塑造與定義當代藝術,作出貢獻。

繼於三亞與亞特蘭大舉辦复星基金會收藏展後,复星基金會此次於「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期間舉辦影像收藏展,「复星藝術中心影像季」分別呈現「收藏當代之道:來自复星基金會的影像(2010-2018)」、「安妮特.凱爾姆(Annette Kelm)」及「神思遠:fifty, fifty」三檔影像展覽,展出羅勃.卡帕、荒木經惟、細江英公、耿建翌、沃夫岡.提爾曼斯、楊福東、施勇、邱黯雄、孫遜、JR、曹斐、葉甫納、陳維、蔣鵬奕、徐文愷、李明、黃炳、沈莘、楊嘉輝等藝術家之作,不僅聚焦於名聞國際的影像藝術大師,亦關注活躍於影像藝術前線的新生代創作者,提煉出影像藝術創作媒材與技術的變化、創作自由多元的演變,從多重角度的多元視野,詮釋影像藝術蘊含的獨特文化意義與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