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的盛放
臺南市美術館1館試營運
文化首都
清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臺南做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歷經荷治、明鄭、清治到日治時期,一直都是臺灣人文匯萃的重鎮。二戰之後,國民政府來臺,發展重心逐漸北移,直至2009年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前市長賴清德致力將大臺南打造為臺灣的「文化首都」,這座富有文化內涵的城市遂有嶄新的發展面貌與重心。
臺南市美術館1館外觀一景
臺南藝文底蘊深厚,藝術家輩出,作品皆具水準,可惜沒有專業美術館做為展示場域。1968年,「臺南美術研究會」創始人暨藝術家郭柏川提出「臺南要有一座自己的美術館」的構想,歷經無數波折與努力,終於在資深藝術家陳輝東與諸多臺南文化人士倡議下,在2011年2月,成立「臺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委由陳輝東擔任召集人,並力邀各界專家學者,在典藏、研究、修復、展覽、推廣方面給予相當多極具建設性的建議,確立以「國際化」與「在地化」為臺南市美術館未來的發展方向。
美術專業
經歷七年多的籌備,辦理美術館建築的國際競圖比賽、典藏品蒐購與《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刊物的發行,在館體尚未竣工之前,雖無專屬展覽場館,卻依然舉辦多次展覽,累積日後研究能量與基礎,例如:「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L’OUVRE9 打開羅浮宮9號@臺南」,以及對臺灣書畫傳統進行爬梳的「墨潮─瀛臺先賢書畫展」展覽等。
陳澄波之子陳重光於「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啟動記者會受訪
除此,更於2016年舉辦「臺南市美術館行政法人說明會」,向大眾說明採用行政法人體制的原因:若以公務機關體制運作,則易受人事、會計、財務等法規束縛。採用行政法人體制的臺南市美術館,人事不受公務員任用資格的限制,而能引進專業人才,會計、財務法規局部鬆綁,使政策推動與經營制度更具彈性、不僵化,利於提昇服務效能,達成「美術館高度專業化」的使命。
等待六十年的美術館
2017年3月正式成立「臺南市美術館董事會」,籌備委員會功成身退,陳輝東出任首任董事長。同年7月,徵聘正式館員為開館作準備。
座落在市中心的臺南市美術館共有兩棟建築體,分別為位於原臺南警察署古蹟建築與其後方新建棟,共構出的臺南市美術館1館;以及以公十一公園為基地,自臺南市樹鳳凰樹發想,用盒子堆疊的概念打造屋頂花園,帶進綠建築概念,塑出碎形遮蔭屋頂,綠蔭盎然的臺南市美術館2館。
兩館總面積約20000多坪,可說是目前全臺灣最大的美術館。要在各界高度期許之下,規畫維運如此龐大的館舍,其工作之龐雜、壓力之龐大,旁人實在難以想像。幸而在市政府與董事會支持下,開館事務逐漸步上軌道,終能在今年10月中旬於1館展開試營運,向市民殷切期待邁前一大步,也為年底正式開館進行積極檢視與準備。
臺南市美術館1館試營運
臺南市美術館1館古蹟棟外牆建材「大山形素燒十三溝面磚」與林百貨及原臺南測候所相同,是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之一。1970年代為求全國警察機關統一識別,這棟原為土黃色的磚牆被漆成紅色,直至指定為臺南市美術館基地後,開始進行洗白作業,恢復「大山形素燒十三溝面磚」土黃原色。此次試營運展中的「體趣─原臺南警察署建築修復展」,盼讓觀眾了解隱藏在細節中的風華內斂之魅力,以及臺南市美術館所承載的深厚時代意義。(全文閱讀521期藝術家雜誌)
【10月特別報導│臺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