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光之工坊數位藝術中心
沉浸式光影之旅帶來異於以往的觀展體驗,由法國文化空間(Culturespaces)策畫、位處南法的「光之採石場」(Carrières de Lumières)每年有60萬的造訪人數,隨著「光之工坊」(Atelier des Lumières)進駐巴黎,日後更將以韓國濟州島與上海作為亞洲展映的據點,數位科技在21世紀展覽中所扮演的是營造身臨畫境、強化人們對作品的情緒感知的角色。
「光之工坊」的開幕首展將維也納20世紀藝壇大師克林姆(Gustav Klimt)、席勒(Egon Schiele)與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的作品化為聲光演出的主角,於大廳輪流上映一長一短的兩套光影演出。以超大投影尺幅展示的〈吻〉、席勒焦躁不安的自畫像、百水筆下鮮豔的色彩漩渦,這些畫作伴隨著華格納、蕭邦與貝多芬等人的音樂,50部採用「動態設計」的揚聲系統則擴充了3D視覺效果外的感官經驗。
百水作品的重新演繹© Culturespaces, E. Spiller
展場的另一空間由新媒體創意團隊OUCHHH帶來〈詩意的人工智慧〉。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肯定的OUCHHH,是來自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新媒體創意組織,在平面設計、數位設計、動態圖形與聲音設計領域,都有傑出表現。透過對超過2000萬筆的文本進行學習,這些文本都是由曾經改變世界命運與書寫歷史的科學家與理論家們所撰寫的故事、書籍、文章與理論,涵蓋光、物理與時空等不同領域,同時應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演算法,讓經由人工智慧轉碼後的文字與圖像,得以在投影機的投射下,為觀眾創造出另類的沉浸式感官體驗。
OUCHHH作品〈詩意的人工智慧〉© Ouchhh, Culturespaces, Adrien Combes
黑暗的展廳中,線條、字母與幾何圖案在你我眼前閃爍、運動,甚至於大規模地爆炸,OUCHHH將這件實驗性創作類比為「科學意識的詩意折射」,也是「創造力與時間的交響之旅」,而這正是「光之工坊」數位藝術中心所欲打造的當代藝術感知主題。
相關報導:
【11月│國際藝術新據點 特別報導】德意志銀行柏林藝術空間
【11月│國際藝術新據點 特別報導】蘇格蘭V&A博物館鄧迪分館
【11月│國際藝術新據點 特別報導】韓藝攻略 首爾百藝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