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州 以生命孕育影像創作的能量
紅色的圓山大飯店周圍矗立了中南部工業區的煙囪,這是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林泰州的作品〈台北圓山工業區〉。憤怒,為了正義,宛如以骷髏為瓔珞、手執餓鬼與劍的大黑天一般。2015年至今,這位超現實風格創作者日以繼夜地完成17部控訴空污的影像作品,並用獎項與展覽,在現實世界中爭取傳達理念的場域。這位「環保爸爸」親手翻轉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是他用創意讓大家知道,環保一事跟你我密切相關。
林泰州2017年合成輸出作品〈台北圓山工業區〉
無論從文字或影像,談「污染」絕非令人舒服的經驗,林泰州卻用獨特的影像藝術美感讓議題「吸睛」,這源自他藉著「感受」探知世界,甚於知性的理解。他說自己喜歡繪畫,不愛唸書,高中進了職校美工科,後來考上板橋的國立藝專(現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科。「靜態的平面與立體雕塑無法令我滿足,專二時就去旁聽電影課程,發現那是我想要的,就開始一邊念雕塑,一邊在電影中跟片、拍動畫。」
當創作產出的同時,林泰州覺得自己「被掏空」。「我從小創作至今,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創作也綁架了我的生命,讓我失去自己。我開始思考:如果不創作,會怎麼樣?因緣際會地接觸藏傳佛教,引領我思索人生是苦、輪迴、緣起空性……,此前創作過程中對生命的疑惑,隱約找到了答案。」2009到2015年,他過著閉關的隱逸生活,「沒有創作卻也感到滿足。」2015年因為啟用臉書,一則「雲林斗六是2013、2014年全台公認空污最糟城市」的新聞議題讓他震怒,「自己原來在家吸了十幾年的髒空氣」,因此議題延伸出的一場公聽會,讓他再度啟動創作的想望。
「我不斷思索,如何記錄與表達我在中火、六輕現場聞到的各種怪味。一回在環保公聽會上,我們同校化材系的林春強老師訴說台灣南、北空污程度的濃淡差異:若台北的空氣讓人覺得用鼻子在喝綠茶,而雲林的空氣則是讓鼻子喝XO。我將這個比喻轉化為色彩,台北的空氣就是淺淺淡淡的綠色、紫色與橘色,雲林則是濃烈的。」林泰州成功地藉由視覺描繪味覺與嗅覺,透過匠心獨運的音畫分離,及動畫、刮痕、疊印、灰斑、化學彩影等手法,讓不易看見或經常為人們視而不見的「空污」,在視覺上極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