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下的有機蔓生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主辦的「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下簡稱「台雙展」)於9月下旬正式開幕。國美館自2008年起舉辦台灣美術雙年展,今年邁入第六屆,此次以「野根莖」為命題,由客座策展人龔卓軍與國美館助理研究員周郁齡共同策畫,王品驊與陳宣誠為協同策展。
今年適逢國美館建館滿卅週年,在9月29日的開幕記者會上,國美館代理館長陳昭榮指出本屆台雙展做為今年壓軸的重要大展之一,在規畫期間即開始發酵,隨著參展藝術家田野調查工作的展開、委託創作的限地作品與布展過程,在台雙展未正式開幕前便持續汲聚能量。
客座策展人龔卓軍於開幕記者會中提到,他賦予自身的任務在於為這個有十年歷史的雙年展,帶來新的樣貌和生命力,而透過這次展覽期能將「還未寫入美術史的、在美術館之外的、在角落裡的台灣當代藝術挖掘出來」,脫逸於對當代藝術既有認知所致的限制,重新思考、回訪台灣當代藝術的根源。館內策展人周郁齡則回探雙年展與國家機構的角色關係,並從館方典藏品的典範轉移回應「野根莖」的策展命題,檢視典藏品探討另類台灣藝術史的可能發展。周郁齡也特別點出,由協同策展人陳宣誠規畫的空間設計為本次展覽組成的一大重點。而這應是出自於本屆雙年展有別於往年,本次參展的卅二位/組藝術家,作品多數以創作計畫、相關田野調查與研究,以及大規模的限地製作為主,因此在策展上整合展場空間概念與展覽論述,以聯結主題「野根莖」所欲拓展的台灣自然與人文地理。
高俊宏〈大豹的部署〉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廣場展出一景(攝影:蔣嘉惠)
在進入國美館之前,觀眾便能見到美術館建築正面立面高俊宏的〈大豹的部署〉一作,以及藝術團體東海岸佑進駐美術館戶外廣場一個半月的時間並集體共構生活聚落〈東海岸,佑! 一起一起,自己自己〉,兩件作品均屬於由「野根莖」命題延伸出的五個根莖系中的「野山海」子題,先後從與山岳、海洋的對話,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創作意向、觀照與工作形式。沿著「野山海」進入整個展覽的根莖脈絡,逐步擴展至國美館大廳、「美術街」挑高廊道接續「野身體」、「野家屋」,以及二樓的「野史野影」、「野星叢」。觀眾從中能發現,即便是分屬同一子題場域的作品,藝術家之間歧異的藝術實踐方法與呈現形式,反映出台灣文化生態的多樣性,每個藝術家個體皆有自身依存的姿態與時空背景,因而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探問,成為沃土之下四向蔓延增生的地下根莖。
吳其錚作品於展場一景(攝影:蔣嘉惠)
「野根莖」做為策展命題,在雙策展人機制下展開二道路徑,龔卓軍從台灣自然和文化上的「多元、多樣和多面」,擴延台灣的當代藝術語境,並試問「何謂台灣的當代藝術」;周郁齡則試圖探索藝術社群組織方式、「野」歷史的叢聚等。本屆展覽也與國美館的典藏對話、互動,如藝術家吳耀忠的畫作、席德進所攝影的幻燈片等,成為這次展覽和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計畫乃至觀者重新檢視的對象。(全文閱讀522期藝術家雜誌)
【11月專輯│2018秋季雙年展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