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象〈泉〉到千利休的插花竹筒
東京國立博物館「杜象與日本美術展」
撰文.攝影│邱馨慧(《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2月號135期)
杜象 泉 1950(複製品/原版1917) 磁製便斗 費城美術館收藏,Gift of Mrs. Herbert Cameron Morris© Association Marcel Duchamp / ADAGP, Paris & JASPAR, Tokyo, 2018 G1507 今年入秋後上野的美術展覽精彩非凡,國立西洋美術館有魯本斯展(2018年10月16日-2019年1月20日)、東京都美術館有孟克(2018年10月27日-2019年1月20日)、上野之森美術館有維梅爾(2018年10月5日-2019年2月3日),與此同時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杜象與日本美術展」(2018年10月2日-12月9日),混搭西洋的前衛和東洋的傳統,顯得格外大膽新奇。
出生於法國的美國藝術家杜象(1887-1968)是現代藝術史上最具獨創性的人物之一,他顛覆了西洋藝術的價值觀,對20世紀美術產生重大影響。費城美術館收藏了杜象大半數的作品,本展第一部分以費城美術館收藏的150件以上重要作品和資料,完整展現杜象的藝術生涯。在東京展後,將巡迴至首爾的韓國國立現當代美術館及雪梨的新南威爾斯州立美術館。展覽第二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試圖連結杜象和日本傳統美術的共通之處,點出日本與西方正統審美的差異,透露日本固有美學超越時代的意圖。
回到展覽主要的第一部分「杜象其人其作」,依時間順序分為「杜象作為畫家」、「不是『藝術』的作品」、「羅絲.瑟拉薇(Rrose Sélavy)」、「〈遺作〉慾望之女」等四個單元。展場入口第一件作品,就是杜象首次將大量製造的產品當成藝術品的「現成物」之作〈自行車輪〉,包括此作及最知名的小便斗〈泉〉等許多展品都是後來的複製品,而非最早的原作,杜象挑戰藝術強調真跡原件的價值觀。
杜象在許多作品中表現運動和旋轉等現象,例如〈下樓的裸女第二號〉,這些作品表現的不只是一瞬間,而是「時間的流動」。「日本的時間進行式」單元以日本古代的繪卷為例,透過同一人物在畫面中反覆出現的手法,表現時間連續的內容,對照杜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