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傳奇與勞生伯現象
撰文│李二.圖版提供│Pace Gallery in Hong Kong(《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2月號135期)
羅伯特.勞生伯與「維多克」系列作品合影 Robert Rauschenberg in front of his Vydock series (1995) photographed in Rauschenberg’s Laika Lane studio, Captiva, Florida, 1995. Photo: Ed Chappell©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Photograph Collection.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羅伯特.勞生伯(Robert Rauschenberg)是美國戰後一代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是促成普普藝術發展的重要推手。他的名字與革命性教育機構黑山學院短暫卻傳奇性的影響密不可分,一生與無數來自各領域的友人合作,包含工程師、編舞家、作曲家、技術人員、建築師、設計師、文學家等等不勝枚舉。
勞生伯早年即受到藝壇肯定,崛起於1950年代,長青的創作生涯一直延續至2008年逝世告終。他一生中舉辦過許多次個展,同時也參加了許多重要的聯展,包括卡塞爾文獻展和威尼斯雙年展,並於1964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繪畫領域國際特別獎的肯定。勞生伯的作品幾乎可以在關於戰後藝術的所有主要國際公共收藏中找到,如今由超過100多所公立機構典藏。
黑山傳奇
黑山學院雖僅開業短短20多年,學院跨領域的視覺藝術、文學、表演藝術的綜合學程,化育了1940至1960年代多位傑出的前衛派先鋒藝術家。其中勞生伯和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在黑山學院就讀時相識,更與舞者編舞家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和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結為好友而交互滋養。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勞生伯開始刻意藉由多領域的藝術實驗,挑戰繪畫的「純粹」。從黑山學院畢業之後,勞生伯創造出一系列的單色畫作,隨後又以膾炙人口的「組合」(Combine)繪畫,挑戰繪畫本質的假設,將不同的日常物件放入二度平面的畫布之上,這樣的拼貼形式及命題,被暱稱為「新達達」或是「新前衛」,受到紐約藝文界的推崇,很快便躍升為藝壇受矚目的新星,為普普藝術的發展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