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前派的完美演繹
「愛德華.布恩-瓊斯」展的藝術之美
被譽為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s)的最後一位藝術家,愛德華.布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的作品成為19世紀末完美主義的具象倒映。他將拉斐爾前派的理念與唯美主義(Aestheticism)及象徵主義(Symolism)結合,創造出一種既迷人又複雜的風格。
此次展於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ian)的「愛德華.布恩-瓊斯」展,是英國近85年以來首度舉辦的布恩-瓊斯回顧展,該展旨在呈現布恩-瓊斯由一位毫無藝術基礎的素人,至如今成為19世紀英國最具影響力之藝術家的轉變。展出橫跨布恩-瓊斯創作生涯的150件作品,包括繪畫、彩繪玻璃及掛毯等,亮點展品包括最受觀眾喜愛、講述夢幻童話故事的〈睡美人〉巨幅畫作。
布恩-瓊斯年少時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隨後更發展出對於古典神話及中世紀浪漫文學作家之作品的熱愛。這些文學養分,都被布恩-瓊斯靈活地運用至其藝術創作中,但比起一位出自藝術學院的畫家,布恩-瓊斯的創作方式更像一位學者,他以分析、審查、編輯每個組成畫面大局的細節,進而使作品達到最接近完美的狀態。
無視藝術學院所教授有關媒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布恩-瓊斯遵循自己的直覺,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媒材實踐法。他的所有作品,無論是以水彩、油彩或粉筆為媒材,都呈現一股沉重、如寶石般剔透的既視感,畫面裡人物的重量及紋理,更常被拿來與浮雕或掛毯上的人物形象加以比較。
若從哲學美學(philosophical aesthetics)的角度而論,布恩-瓊斯所擁有的不是天賦、才能,而是判斷力。雖然他的成長環境並未培養他如何辨識何謂美,但他於成年時卻成功地自我培育出對於品味的判斷。不同於其他19世紀藝術家為指出重要真理、促進高尚價值的創作動機,布恩-瓊斯的創作單單旨在:尋索何為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