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藝術的推理與推演
撰文│陳英德、張彌彌.圖版提供│Château de Versailles、Hiroshi Sugimoto、Gallery Koyanagi、Odawara Art Foundation(《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月號136期)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edcontent8/ACD136/136-p126-01.jpg)
小田原財團法人江之浦測候所──夏至光遙拜藝廊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edcontent8/ACD136/136-p126-01.jpg)
透視畫館、放電場經由攝影技術來擬造自然真景;蠟像、佛像攝影的還原時間歷史;海景、劇院景之將自然景化為抽象或虛無空白;世末之景、天空之門的未來與過去的時空逆轉;將已存在的知名建築化為幻影,到自然歷史時空渾融一體的建築創造;杉本博司在攝影的實驗中推究攝影的可能性,自攝影到建築的跨越中開拓自身的藝術潛能。
攝影是時間的化石 海景之封存
《透視畫館》傳達了「假變為真」的攝影本領,也傳遞了空間轉移的觀念,還有對動物由死復原到生的時間回流的思索;杉本博司持續在攝影中探究「時間」問題,「時間」成為他藝術的「大主題」。
自然博物館內杉本博司拍攝動物標本外,他注意到博物館裡的化石;收藏化石成為杉本博司的喜好之一(他曾是民藝古董商,也作收藏)。他認為化石與攝影有相似性,同樣是將時間留下痕跡並封存。於是他說:「攝影是時間的化石。」他將時間的推移與地球的自然地理、歷史的儲存,延伸聯想一起。
蠟像──複製的複製
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的蠟像引起山本博司的興趣。他於1994年參觀時就與館方溝通,希望得到拍攝蠟像的許可。1999年受柏林古根漢美術館之邀,杉本博司著手一組亨利八世及其妻子們的蠟像攝影。接著拍攝了維多利亞女王、威靈頓公爵、現代的伊麗莎白二世、黛安娜王妃等,法國方面則是路易十四、拿破崙,另有一些世界威權者、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的蠟像共50餘件。
杉本博司力求蠟像的攝影要像一個真人站在觀者面前。他將要拍攝的蠟像襯托以全黑布幕的背景。他認為黑色布幕可幫助攝出的相片消減時空的痕跡。「觀眾在黑布幕前,會如迷失在黑暗黯淡的夢中,會感到所攝的人在黑暗中現身,要開始向你說話。」杉本博司如此說。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1月號136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1月│杉本博司特別報導】皇家盛景.影像之藝的複訪──凡爾賽宮杉本博司特展
相關報導:
【01月│杉本博司特別報導】皇家盛景.影像之藝的複訪──凡爾賽宮杉本博司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