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位移式
倫敦海沃德美術館的視覺幻象
撰文│李二.圖版提供│Hayward Gallery(《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月號136期)
拉里.貝爾作品〈站立牆面〉Larry Bell, Standing Walls II, 1969/2016. Installation view at Hauser & Wirth, Los Angeles© Larry Bell/DACS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海沃德美術館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隸屬於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藝術聚落的眾多建築之一。成立於1960年代末期的海沃德美術館,以實用功能為主的野獸派建築手法,在藝壇頗富盛名。
海沃德美術館建築體不修邊幅的鋼筋混凝土造型,彰顯建築結構與材料的毛糙、沉重,其裸露粗獷的質地,於設計建造的當時,堪稱形式前衛,尤其厚重的混凝土結構,一反戰前建築的輕盈體態,也讓海沃德美術館這樣的野獸派建築風格,成功地在倫敦市景烙下戰後的時代痕跡。
尤其建築頂上的66座半透明金字塔,原初設計期望引入天光,可惜計畫趕不上變化,最初的設計在建築啟用的50年來非但沒能將天光引入,反倒因為建造時的施工不良,造成漏水的隱患。半透明的建材也讓展場內的陽光控制變得相當困難。種種的不良設計導致館方最終將半透明玻璃塗上遮光物料,並於天花板和大廳之間加上遮光隔層,以改善「白盒子」空間的展示需求。 這樣的曲折,也讓海沃德美術館在成立50週年之際,大動作地組織一場以「讓光線回歸」(Let The Light In)為名的修繕計畫,期望將原有的天光設計還原,將閉鎖50年的「白盒子」打開,重現建築與自然光線互動的開放關係。
在科技的輔助下,修繕工程不僅讓美術館的屋頂恢復了最初引以為傲的設計,修繕後自然光能受控地介入展示,給予觀看體驗一日三變的豐富性,賦予過往以人造光線主導、高度控制的「白盒子」空間,一抹有機的流動性。而修繕後第三檔展覽「空間位移者:視覺幻象」(Space Shifter: Visual Illusion),也是重新開放元年的最後一檔展覽。展覽呈獻20位藝術家,聚焦美術館建築環境與觀者感知相互呼應的關係,期望透過作品的介入,轉換觀者在美術館建築空間內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