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百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掀起「十一月革命」,改制「威瑪共和」,知識分子面對戰敗的屈辱,懷抱狂熱的社會改革理想,建築師華特.葛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在這股思潮下,亟欲建立一所嶄新的建築與設計學校,以實現他對於團隊合作精神、發揚手工藝傳統訓練及烏托邦式校園的理想。當時,葛羅皮烏斯有了一個幾近天才的靈感,一心想要改革藝術教育的他,拋棄了諸如「學院」或「大學」一類聽起來比較高端的詞彙,轉而將「建築」(Bau)與「房屋」(Haus)這兩個德文單詞加以結合,成為一個全新的語彙「包浩斯」(Bauhaus)。
1919年,葛羅皮烏斯創立了包浩斯學院並發表宣言,闡述著包浩斯的精神:「旨在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師組織,在這個組織當中絕對沒有那種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形成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我們將創造出一個由建築、雕刻、繪畫結合而成、三位一體的全新未來殿堂。」
這所學校很快就吸引了外界的關注,它的學生被稱為「包浩斯人」,那裡的女生都留著短髮,而男生卻蓄長髮或剃光頭,另一方面,因為學生們都推崇裸浴,所以令當時的民眾普遍無法接受這樣的學風,導致各種批評與指責彷彿1914年的槍林彈雨般攻擊著包浩斯:人們斥責那裡是荒淫無度男女的據點、瘋子的庇護所與社會黨人的藏身之處。在包浩斯,滑稽搞笑的活動總是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嚴肅的教學。這所學校就像一座龍蛇混雜的大型市集,拜火教、人智學、通靈論,以及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的神智學等各式通靈學說,像浪潮般在此相互碰撞影響。
到了1924年,這種狀況戛然而止。德國的保守黨派竊取了圖林根(Thüringen)的執政權,包浩斯學院的營運者非常清楚這些政治權威看待「包浩斯人」的立場與態度,於是主動宣告解散。
【03月│時代思潮與社會審美的演進 特別報導】名媛的待客廳──沙龍文化與賦權解放的錯綜之跡
【03月│時代思潮與社會審美的演進 特別報導】百花爭妍 威廉.莫里斯的魔法花園 相關報導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