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抑或趨同
談D.O.C.的反骨叛客藝術
撰文∣吳家瑀.圖版提供∣Bluerider ART(《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3月號138期)
D.O.C.作品〈設計師藥丸單顆包裝─愛馬仕〉 Desire Obtain Cherish, Designer Drugs Single Pack-HERMES, UV cast resin, 33x33cm, 2013
想及化名為「D.O.C.」的美國當代藝術家強納森.保羅(Jonathon Paul),首先勾起的印象,絕對是他那以諸多符號紋身進行自我展演的反骨叛客形象。彷彿預示他要藉由藝術家身分締造個人的傳奇一般,落於肉身上的一枚枚刺青似有發言立場,為主體披戴上某種表態,以及來自過去紋身從屬於底層階級文化、因而與犯罪、偏差、邪氣的負面形象連結所帶上的挑釁意味,充分顯露這位藝術家的創作性格,就是以一種帶有嘲諷、黑色幽默的態度,挑剔出圍繞著物質崇拜、消費主義、人際關係、政治荒謬等社會現象。
D.O.C.畢業於美國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2000年起以街頭塗鴉在洛杉磯藝術圈迅速竄紅,自此以後玩轉各種媒介,靈活結合多元風格,包括街頭和流行文化,或者概念、挪用、反諷等當代藝術的形式策略,每一出手即意圖引發爭議,由是探討當代的慾望現狀,例如對性、權力、名望、形象的癡迷,或是對毒品、對物質、對虛榮的成癮。
D.O.C.的作品予人的觀感,彷彿時尚界裡最簡單又最長紅的天才發明,T恤。印在上面的標語或圖案,愈是政治不正確或辛辣直言,愈是擊中特立獨行的脾胃。正因為如此,在反骨儼然成為流行的今日,他所呈現出來的思想和路線,其實更符合當代商業和營銷的方法。不論這是不是他有意為之的策略,但在他個人似也成為某種品牌的背後,其善用通俗符號、色澤亮麗、秀色可餐的作品,確實在暴露社會的失序,仔細審視商業以承諾幸福和滿足促使的依賴。
事實上他的化名,便是揭露現代社會中慾望成形三階段的無限迴圈──從萌生渴望(Desire)、行動以獲取(Obtain),繼之擁有(Cherish)而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