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絲.布爾喬亞 關於失去的藝術
撰文│沈奇嵐.圖版提供│上海龍美術館(《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3月號138期)
路易絲.布爾喬亞1999年作品〈母親〉 Louise Bourgeois, Maman, Steel and marble, 927.1x891.5x1023.6cm, 1999. Collection Tate, Presented by the artist 2008© The Easton Foundation/VAGA, NY, Photo: Marcus Leith
關於失去的藝術,對於布爾喬亞而言有雙重含義:她的一生,是關於失去的藝術,她的藝術,也是關於一生的不停失去。幸好,「失去」這種藝術並不難掌握。那些源自生命最初的痛楚和情感,並未因為時間而消散,而是漸漸成為了珍貴的回憶,無論這分回憶是多麼讓人痛苦,多麼被苦苦壓抑,布爾喬亞都試圖用藝術的方式去捕捉它,直到它被辨認、被表達、被確認、被愛。
關於路易絲.布爾喬亞,我們了解些什麼呢?她1911年12月2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2010年5月31日於美國紐約去世。在去世前的兩天,她還在工作室忙碌地創作。她的童年陰影、她早逝的母親、她又愛又恨的父親、她在藝術上一直邊緣化的位置、她後來的卓著聲名、她倔強又聰明的性格……。
她在98歲時,創造力依然旺盛。所有的痛苦和所有的作品,都來自她無法抑制的情感,關於她一生必須面對的失去。她試圖逃避的痛苦,成為了藝術創作的動力和泉源,因此成就了自我獨一無二的創作路徑,不受外界與時代潮流的影響。成為聲名卓著的藝術家是路易絲.布爾喬亞晚年才發生的事情,她在世界各個重要的美術館都舉辦了個展,作品被廣泛關注。但世人的歡呼並不能讓布爾喬亞感到更幸福,她所遵從的創作原則,源於自我的生命和內心。藉由創作,她究竟想表達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