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毯藝術的前世今生
撰文│陳瑜.圖版提供│Bluerider Art(《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3月號138期)
凱薩琳.岡察洛夫(Kathleen Goncharov)為博卡拉頓美術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的首席策展人,她表示,當代壁毯藝術並不是現存繪畫或攝影作品的重製,這些作品的主題與內容都是為壁毯藝術而生,每一件都是無可比擬的藝術品。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西方的壁毯藝術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埃及文明,也曾出現於希臘著名的帕德嫩神殿中。文藝復興時期是壁毯藝術的極盛期,製作工法之精細繁複,一件作品往往要耗時數月、甚至數年來完成,只有上流階級付擔的起,因此當時的壁毯藝術多見於王公貴族的城堡及宅邸中。當歲月更迭,革命相繼而起,人們開始將大面積的壁毯剪碎成塊狀貼補家用,例如床單、窗簾及包裹物品,壁毯藝術也因此而式微,直到20世紀開始有畢卡索、達利、米羅等現代藝術家再次以壁毯作為創作媒材,人們才重新重視壁毯藝術的存在。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分別於2002年及2007年策畫了兩檔和壁毯藝術有關的展覽,之後也陸續舉行多場與壁毯有關的講座,同時也出版了許多與壁毯相關的論述作品,種種努力讓當代藝術家開始注意到原來還有壁毯這一創作媒材,進而投身於壁毯藝術的創作。
至於市場方面如何看待壁毯藝術,也許可以用版畫來比喻,相對於原創的單一作品,通常版次較多的作品,價格就會被數量稀釋,適合中層階級及新手藏家收藏,而壁毯藝術也是如此。無論是個人收藏或是展覽用,壁毯的優勢就是方便運送、容易清潔、好保養且不占空間,但壁毯的整體平均價格還是比版畫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