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初老
京都,一座讓人想要一起老的城市
人在台灣,去年整年恆溫,冬衣都沒有拿出來。
今年的大年初二,飛向逐年造訪,那冷靜的京都。
對於京都這座城市,我總癡心妄想,要我的兒在這裡接受中等教育,而自己可以在此安度初老。
企圖全部的旅程在和顏悅色的百年老店裡徐步,是旅程起初的想法。我的好妹妹海倫,左尋右覓地為我們在「西鎮織」的紡織重地西鎮伊佐町,預訂了庵町家。
我們這趟京都之行居住的庵町家,係由著名的亞洲文化研究學者,擁有作家、保育人士、企業家等多種身分的艾歷克斯.克爾(Alex Kerr)所改造的。
細雪中,住進了守護著家族古老花紋布料紡織工藝之餘、更保留了木構建築的庵町家。開著積架新車前來接待的老夫老妻主人,始終溫良的微笑,告訴我一旁是他們的公司,一旁是哥哥的住房,這是一個很安全的家。這座住房和手織工房合而為一、有著90年美麗底蘊的老房子,帶給我們旅途中的讚嘆。職、住一體,紡織機和工匠就在一樓,週間的早晨,從工房傳出織機的聲音,呼喚我們起床。
在我們家,理解職人的食物設計,是探索一個城市非常重要的路徑。尤其在日本,很難踩到雷,所以我們的膽識也會放大。
除卻,來京都彷彿不能不去的錦市場,流連在滿坑滿谷的保存食與發酵食之間。來京都彷彿不敢不去的書店,則屬惠文社一乘寺店,此外還有惠文社一乘寺店前店長崛部篤史開設的獨立書店「誠光社」,以及亞洲文化指標新勢力、每一家分店必訪的蔦屋書店(京都分店鄰近平安神宮內苑),再加上1872年開業的最大型連鎖書店、展售約100萬冊的丸善書店,便共構了我們一家三口交織,攜帶回返台灣的沉甸甸選書。之於我們家庭的文化行旅,行萬里路的基礎,一定是奠定在讀萬卷書的底蘊之上擴充與養成。
我不理解的是,動輒隨便就是百年光陰的脆弱玻璃糖果罐子,為什麼可以這麼多?這麼便宜?這麼美麗?而我帶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