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明治百年後的日本現代藝術
撰文.攝影│邱馨慧.圖版提供│靜岡縣立美術館(《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4月號139期)
菅木志雄〈斜位相〉 1969年 作家收藏 小山登美夫畫廊協力
2019年入春,靜岡縣立美術館舉辦了「1968年,激動時代的藝術」展,這一年日本文化界百家爭鳴,在政治、歷史、文化劇烈變動的時期,書寫了美術史上熱血沸騰的一頁。距今半世紀前的1968年,恰好是明治維新後一百年,日本從戰後復甦,1965年舉辦了東京奧運,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在即。對照即將來臨的2020年東京奧運,以及2025年大阪萬博,回顧半世紀前的社會處境和藝術發展,展覽深具啟示意義。
1968年的藝術切面,呈現出文化人衝撞體制、挑戰政治權威、高度社會參與的鮮烈印象。許多作品關注的焦點,點出那個年代社會背景的關鍵字,例如水俁病、反越戰、全共鬪、萬博等。藝術上的關鍵字則包括環境藝術、跨媒體、地下藝術、迷幻世代、舞踏、物派、概念藝術等。展覽展出社會、文化相關作品和資料,透過檔案、照片、漫畫、設計、雜誌出版等,感受那個騷動的時代氛圍。
騷動的社會氛圍
這是團塊世代進入大學的時期,大學生們流行「左手《朝日週刊》,右手《週刊少年雜誌》」,再加上《週刊平凡PUNCH》三本週刊,反映出週刊出版的榮景。然而急速擴張的大學產生各種制度問題,1968年前後,日本各地大學鬪爭激化,串連成跨學系的全學共鬪會議(全共鬪)。攝影記錄了學生們罷課、占領校園,成為一面社會寫實的鏡子。這時的騷亂不限於校園,也在街頭爆發。1968年10月21日國際反戰日,新宿發生暴動,攝影家森山大道、東松照明,導演城之內元晴等人,以新宿亂象為題材。三里塚鬪爭,也有攝影師們最前線的紀錄。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4月號139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4月│亞洲現代藝術發展進程 特別報導】1980年代,泡沫經濟期的日本當代美術
【04月│亞洲現代藝術發展進程 特別報導】從抵抗到解放 亞洲現代美術史回顧──「甦醒:亞洲藝術與社會1960-1990年代」展相關報導:
【04月│亞洲現代藝術發展進程 特別報導】1980年代,泡沫經濟期的日本當代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