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史詩、灰塵和宇宙
淺談凱蒂.帕特森「只在月光下存在的地方」一展
生長於蘇格蘭高地,壯闊的自然景觀似乎成為凱蒂.帕特森的哲學觀,「我大部分的創作觀點為概念式的、跨媒材、跨領域,自然的、生態的、富地理性的,以及空間。」凱蒂.帕特森說自己像一個收集癖者,零星渺小的靈感會從四處乘風而來,經由想像力加持,形成一個龐然的觀點。
凱蒂.帕特森從小因為罹患失讀症(dyslexia),將大部分的獨處時間用來作白日夢,2015年開始創作的「靈思」(Ideas)系列即是從該生命經驗而來,如俳句般優美、視覺敘事強烈的想像力文句,將帕特森的影像處理能力蒸騰得極富詩意,像是「岩石構成的花園浸泡在海水1000年」、「草稿是被凝視的灰塵」、「月球的表面蝕刻在白色懸崖」……,這些抽象且富有時間感的詩性文本,描繪了物質世界無法存在的視閾內容,也是「凱蒂.帕特森與泰納:只在月光下存在的地方」最精要的展覽內容。
一場藝術與科學的靈媒操演
凱蒂.帕特森受到矚目的發跡作品是一件關於「打電話給冰河」的聲響作品,她和冰河當地的電信設備合作,透過線上直播讓參與的觀眾可以透過裝置,在遠方的展覽現場「聽」到瓦特納冰原(Vatnajökull)正在融化的聲音 ,打電話給冰河的號碼是「07757001122」。
近年來,帕特森將創作視野錨定在「時間」之上,2014年起,她在奧斯陸的郊外舉行動土儀式,先是播種了1000棵北歐雲杉,發展一部極具野望的〈未來圖書館〉,這部計畫將活得比你我更長,所以預先的生態系統模擬是必須的,凱蒂.帕特森將每年擇選一位文學家進行寫作計畫,並在100年後出版,這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的計畫,是預測100年後,依然有人類存在、依然有人在閱讀紙本書的未來,亦是一個即便是藝術家本身或當代觀者皆無法抵達的時空,然而,時間終究會體現於未來的景觀之中,日常會成為史詩,灰塵也會成為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