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與「生活」體驗
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綠園城堡中央館展區
前言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拉爾夫.魯戈夫(Ralph Rugoff),在策展論述中引用義大利作家翁貝托.埃柯(Umberto Eco)於1962年出版的《開放的作品》:「翁貝托.埃柯在其中點出,『藝術』得以激發新的觀察與行為的能力在於它不斷地考驗並質疑文化的標準與尺度。而在此書出版近六十年後的今天,本展企圖透過結集在一起的藝術作品來探究『開放的作品』(the open work)的這些特質。」他並指出:「在本屆的雙年展中將不會有主流的論述,也不會有廣闊的大標題。」
沒有主軸的策展策略,事實上還頗符合具有新古典建築風格的綠園城堡中央館展場空間。有別於軍火庫敘事性的線形空間規畫,綠園城堡中央館的觀展路線則是開放的,存在許多串聯的可能性,因此更容易激發並呼應魯戈夫所強調的「對話性」特質。他寫道:「最終,『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成形於這樣的信念:人們的幸福有賴於實質的對話,因為身為社會性動物的我們,與生俱來便渴望創造並尋找意義,以及與他人產生連結。是以,展覽規畫的核心概念,強調藝術品的意涵並非奠基於構成作品的物件本身,而是其對話的功能──最初是藝術家與作品之間的對話,而後是作品與觀眾之間的對話,再之後則是不同群眾之間的對話。」
玩弄虛擬幻影與視覺幻象
為了避開一慣的展覽敘事模式,此於綠園城堡的「提案B」(Proposition B)中,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一系列玩弄虛擬幻影與視覺幻象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有日本知名影音藝術家池田亮司的〈光譜三號〉,此作是一條並不長,但整個牆面均會反光的走道,藝術家在天花板裝設了一整面散發強光的白色燈管,相當刺眼、讓人看不清楚眼前景觀,失去視覺導向的憑藉,產生一種彷彿穿越時空隧道的感受。
池田亮司 光譜三號 2008 LED燈管、白色亮面木板 尺寸依場地而定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同樣用LED燈來創作,希皮安.蓋亞爾(Cyprien Gaillard)投影在展場一封閉陰暗空間中的「天使─怪獸」,反覆舞動的姿態相當引人目光。此作呼應德國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於1937年完成的同名畫作〈室內的天使(第四版)〉,馬克斯.恩斯特當年畫這件作品的動機是為了揭發納粹黨的殘酷本質,而希皮安.蓋亞爾看似自毀的動畫則影射並指責人類與生俱來的毀滅能力。
希皮安.蓋亞爾 家中的天使(第四版) 2019 LED、全像投影、鐵座 160×75×30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去年首次在英國蛇形藝廊展出的華裔美國藝術家鄭曦然(Ian Cheng),作品〈BOB(信仰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完全虛擬的數位空間。藝術家透過電腦語言與人工智慧創造出一個「擁有感情」的虛擬生物,它會隨著與使用者的互動而發展出不同的個性與行為,呼應許多科幻小說與電影中的情節,看似也預告一個自主化虛擬世界的到來。從科幻小說中獲得靈感也是法國藝術家多明妮克.岡薩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與美國藝術家卓伊.比多(Joi Bittle)的創作來源,他們所完成的〈宇宙奇景西洋鏡〉取景自美國作家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著作《火星紀事》中的一間大型西洋鏡裝置作品(Diorama)。
鄭曦然 BOB(信仰袋) 2018-2019 人工生命形式 尺寸依場地而定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以低科技(Low Tech)手法,泰國導演與藝術家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攝影作品以及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達.柯特(Alex Da Corte)的美國郊區迷你模型〈裝飾布景〉,均在觀者眼前呈現以假亂真的虛構世界。
亞歷克斯.達.柯特 裝飾布景 2019 複合媒材 366×747×655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從工藝到機械科技與環保議題
拉爾夫.魯戈夫向來的策展風格均與當代熱門議題有緊密關聯,其中的最佳實證可見於他四年前所策畫的里昂雙年展。近年來,機械科技之於環保議題則是全球各地大量討論的重要思辨,在本屆的雙年展中,他理所當然地邀請了多位關注於此而創作,或者作品與之息息相關的藝術家。
韓國藝術家康瑞璟(Suki Seokyeong Kang)用棉線、布簾或家用器具所完成、相當細膩且脆弱的裝置,透露出藝術家對於空間規畫之平衡與協調的掌控有著高度關注;作品名稱〈祖母塔〉則流露她對於傳統工藝的愛好,以及對於現代科技的批判態度。同樣具有工藝特質,澳洲雙胞胎姐妹組藝術家瑪格麗特與克莉絲汀.威茲海姆(Margaret and Christine Wertheim)結合數理科學與鉤針技術製作模擬珊瑚礁造形的櫥窗雕塑作品。在解釋作品時,她們說道:「你們坐在那裡或許想著『她們到底為什麼要鉤針出一個個珊瑚礁狀的東西?』這背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許多珊瑚礁均有自我獨特的結構,那是一種名為『雙曲幾何』(hyperbolic geometry)的幾何形式,而至今所有的數理家卻只找到鉤針的手法得以模組化這些結構。」
瑪格麗特與克莉絲汀.威茲海姆 豆子世界─串珠(局部) 2005-2016 串珠織物、棉線、細 沙、岩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相對於此,泰國藝術家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查(Korakrit Arunanondchai)乍看之下相當豔麗的花園〈在一個充滿有趣名字的人的臥室中的故事─第四版(花園)〉事實上是用許多回收物件所完成,在十分多彩複雜的表象下似乎隱藏著受到化學或核能汙染的威脅。而中國雙人組藝術家孫原&彭禹的〈無法自控〉則模擬一隻失控的機械手臂,以一股相當狂妄的霸氣與暴力的行動模式來強迫並提醒我們正視漸漸失去控制的當代社會。韓國藝術家安妮卡.伊(Anicka Yi)一個個看似有如太空生物有機體培植裝置的〈生物化機器(不知名的大地)〉則看似事先預告大地的滅亡,提醒我們世界末日即將到來。
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查 在一個充滿有趣名字的人的臥室中的故事─第四版(花園)
2019 複合媒材 448×309.5×246.5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從自我出發探討社會議題
除了環保議題,本屆雙年展另一重要面向則是以弱勢團體、少數族群、種族歧視、貧富差異等社會反思所發展出的作品。首先值得一提的有獲本屆雙年展藝術家特別提名獎的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她們分別是墨西哥裔的泰瑞莎.瑪格勒斯(Teresa Margolles)與原籍奈及利亞的奧托邦.尼坎加(Otobong Nkanga)。
泰瑞莎.瑪格勒斯 華雷斯市牆 2010 水泥石塊 176×1260×15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Francesco Galli)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泰瑞莎.瑪格勒斯的〈華雷斯市牆〉是來自墨西哥同名城市中一道牆的一部分,這面牆佇立在一所中學前面,成為許多年輕學生因毒品販賣與犯罪暴力而致死事件的見證。現旅居比利時的奧托邦.尼坎加展出一系列彩色素描作品,主題影射當世令人難以忽略的現實:即關於礦產、能源、商品與人口交易的殖民性經濟活動。透過簡單易懂的圖象表現,她的作品訴求觀者須認清我們與大地自然資源之間的依賴關係與因果平衡,事實上相當脆弱。
雙親同樣來自奈及利亞的挪威籍女性藝術家芙莉坦.歐莉帕柏(Frida Orupabo),擅長將既存的檔案影像與影片透過剪貼的手法,揭露並批判關於殖民暴力、性別身分、種族歧視等社會議題。相似的剪貼手法也可見於旅居洛杉磯的奈德卡.阿庫奈利.克蘿斯比(Njideka Akunyili Crosby)於本展展出的「家」系列畫作之中。十六歲時離開奈及利亞、移民美國的奈德卡.阿庫奈利.克蘿斯比,擅長在作品中融合兩國的政治文化象徵與美學風格,乍看下相當學院派的構圖,其中隱約可見源自奈及利亞文化背景的廣告圖象與政治象徵,它們與西方化的室內空間激發一種視覺性的衝突,散發出一相當異調的混合文化形象。(全文閱讀529期藝術家雜誌)
【六月專輯│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