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歧義對抗簡化
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軍火庫展區
穿越軍火庫前的狹窄巷弄,踏入高挑開闊的展場,迎接觀眾的即是一幅近4公尺高、5公尺寬的畫作。形式上,這件喬治.康多(George Condo)的作品〈雙重艾維斯〉首先告訴大家,平面的作品也將在這次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與裝置和影像一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另一方面,畫作的內容也告訴觀眾,在他們面前的將是一場以歧義、甚至多義為命題的展覽;在此中的世界觀是永遠不斷的動態矛盾。
喬治.康多 雙重艾維斯 2019 壓克力、石膏、金屬漆、礦物顏料亞麻布 363.2×487.7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Andrea Avezzù)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雙重命題
〈雙重艾維斯〉的基底是泛有金屬感的銀色,黑色顏料塗抹出兩個相對的人型輪廓。狂亂的筆觸依稀可辨認出兩人(主題為「雙重」艾維斯,又或者是分裂的一人?),一者膚色較深,一者膚色較淺。雖然他們都看似戴著禮帽,卻又因筆刷紛亂的感覺使得兩個身形都顯得衣衫襤褸。兩個艾維斯手中各握著一只酒瓶形狀的圓柱體,彷彿正互相敬酒。
這時,展覽往左右劃開兩個路徑。往左(膚色較深的艾維斯那一側),是索罕.古普塔(Soham Gupta)拍攝於加爾各答的一組照片。夜色裡,除了藝術家記錄的人們以外,黑闇將一切其餘的事物通通吸光,再無其他物事可供描述,一如畫面中顯然生活境況困苦的人們的孓然一身。他們對著鏡頭的凝望,有的像是控訴,有的又像是已磨難至無神。這組照片命名為「Angst」,在英文中意味著「不安、焦慮」,在德文裡則是「恐懼」。
往右(淺膚色的艾維斯一側),是安東尼.赫南德茲(Anthony Hernandez)拍攝羅馬城郊被遺棄的空間。畫面中的白天對應著另一側作品中加爾各答的深夜,空無一人的景象也在形式上與古普塔肖像式紀錄的風格相對,然而「來自羅馬的照片」這個系列依然藉由各種物件痕跡,暗示著這些或許因為開發失敗或都市更新的迫遷所形成的遺棄空間,卻是部分人們得以存活喘息的空隙。
克里斯坦.馬克雷〈48部戰爭電影〉影像截圖(攝影:鄭安齊)
再繼續走,〈雙重艾維斯〉的正後方是一間暗室,裡面播放的是克里斯坦.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的新作〈48部戰爭電影〉。沿用慣常的拼貼和無限循環手法,這次的作品交疊了四十八部過去至當代的戰爭片,觀眾並無法看見影像的全貌,只能看到每部片的一點點邊框部分。嚎叫、爆炸以及尖銳的警報聲響,卻仍然充分地提示了那些不可見的畫面內容。
「有趣」的諷諭
策展人在開頭這個段落的刻畫,使人想起古羅馬神祇雅努斯(Janus)。祂的形象是雙面雙頭(有時甚至是4面),主宰萬物的開始與終結,而兩張臉孔也分別朝向過去和未來。因為祂有兩張臉孔,故雅努斯也被拿來引申形容一個人表裡不一。
策展論述中,策展人拉爾夫.魯戈夫(Ralph Rugoff)取「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這句話為展題之因,正是源自於這句話的雙面性──一句在過去被誤傳為「中國古老詛咒」的話,卻仍穿越時空,直到今日仍被人引用,並在公眾領域發揮影響力。這句話的意義也表裡不一。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著名自傳《趣味橫生的時光》的原文也正好是「Interesting Times」。霍布斯邦以「有趣」概括的,卻是自一戰的餘悸,跨過二戰的廢墟以及冷戰的緊繃,再到雷根與布希時代的新帝國主義──顯然,「Interesting」絕非單純的正面含義。長年活躍於英國的魯戈夫,絕對深知此意。
意義的鬥爭
雅努斯的另一個執掌,則是戰爭與和平之神。古羅馬時期出征的士兵,皆要從有雅努斯像的門下穿過;遇戰事時,羅馬人亦敞開雅努斯神廟的大門,期待神的庇佑、調停戰爭。不過,當今的戰爭是總體的、全面的。展場中〈48部戰爭電影〉或者是勞倫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的〈這裡從來沒有地雷〉這類的作品,是火藥刀劍、見肉見血的;但當代的總體戰爭同時也是資訊戰,歸究其本質,便是「意義」的爭奪。
勞倫斯.阿布.哈姆丹 這裡從來沒有地雷(局部) 2017 8部有聲循環錄像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Italo Rondinella)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李昢 第五號黎明曲 2019 鋼鑄、LED燈 300×直徑400cm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Italo Rondinella)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繼續往軍火庫展區深處走,展覽逐漸延伸到策展人採用「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的第二層意義。這句長久被誤傳為中國古諺的話,完全就是一則歷史版的「替代事實」(Alternative facts)。李昢(Lee Bul)在軍火庫的作品,適切地體現了這兩種不同的「戰爭」之間的轉換。出生在南韓的左翼運動者家庭,李昢的生平背景正好也是朝鮮半島政治分斷體制的具現。〈第五號黎明曲〉這件雕塑作品,藝術家採取自南北韓間非軍事區舊崗哨拆除後的廢料,將其重組為一座彷彿電波塔的裝置,象徵性地再現自軍事接觸戰到不可見的訊息鬥爭間的轉換。
卡利歐.約瑟夫「BLKNWS」計畫影像截圖(攝影:鄭安齊)
卡利歐.約瑟夫(Kahlil Joseph)至今仍進行中的計畫「BLKNWS」也探問事實的權威。過去代表資訊主要傳播管道的新聞媒體,今日已化整為零:舉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甚至更多封閉式的社群軟體,無論是在正面或負面意義上,都一再鬆動過去話語權緊握在部分建制派手中的狀況。約瑟夫的「BLKNWS」中蒐羅來自各種平台現成的影像素材,並將它們剪輯成彷若新聞頻道放送般的連續循環。
多明妮克.岡薩雷斯—福斯特 Endodrome 2019 VR環境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
58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Photo: Italo Rondinella)Courtes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多明妮克.岡薩雷斯—福斯特作品這次採用的是HTC VIVE Arts所提供、支援製作的新 VR科技──VIVE PRO。
與其說替代事實是「真」與「假」的對立,更不如說是因為物質條件的重新分配以及技術革新交互影響下,所造成的話語權轉換。多明妮克.岡薩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在名為〈Endodrome〉的作品中,每次邀請五位參觀者坐在圓桌前一起經歷虛擬實境(VR)體驗。雖然體驗是集體的,感知則不是。岡薩雷斯─福斯特設計的是將參與者意識視覺化的虛擬實境。戴上頭套,觀者先看到的是潛像般隨著眼睛注視的方向漫布、不斷生成的鮮豔幾何圖象。視覺圖象的生成除了隨觀者的凝視動作,也隨著呼吸而變化。在這裡,我們除了再度體驗到一種新的媒介語言,也必須理解到,在一種新的感知隨物質條件與技術革新生成時,製造者絕非僅是藝術家本身,更包括了不可見的、握有技術和資源的集團。(全文閱讀529期藝術家雜誌)
【六月專輯│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