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爾.畢勒 藝術收藏的漣漪效應
艾米爾.畢勒(Emile Bührle)是全球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也是爭議性頗高的一位收藏家。以他為名的藝術基金會珍藏,目前在巴黎麥約美術館(Musée Maillol)展出,美術館前大排長龍,他珍貴的收藏品不僅讓人趨之若鶩,也令人對他獨特的藝術眼光感到讚嘆。但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所收藏的部分作品曾被列入納粹搜刮的藝術品而充滿煙硝味。
備受爭議的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隨著財富的增加,畢勒的藝術收藏也迅速增長1945年戰爭結束,他的工廠被盟軍列為黑名單,英、法等國不再向他購買武器。同年,國際組織著手處理戰爭期間被納粹黨人掠奪的藝術資產,被查出有77件作品是當時被德軍占領的法國居民(猶太人)所收藏的藝術品,這些作品遭強行搜刮,並轉往瑞士出售,售得款項被用於擴充軍備。在畢勒的收藏品之中,有13件畫作被列入黑名單。1948年,在瑞士法庭開庭審理此一專案,並且判定這些被掠奪的作品之買賣乃屬非法行為,現有的收藏者即使並非存心不良,不知道作品的來龍去脈、並非意圖犯法,仍必須將這些作品物歸原主。
戰爭結束後,黑名單藝術品事件讓畢勒減緩了藝術收藏的腳步,將重心放在重量級的作品。1948年,他購藏畫家塞尚〈穿紅背心的男孩〉,並且從這一年開始特別雇用一名祕書,對於他的所有收藏品的來龍去脈做詳細的調查與記錄,避免重蹈覆轍。
除了「被掠奪的作品」,意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黨人強行搶奪,然後販售,用以做為軍事費用之藝術品;還有一大批藝術品,在1933至1945年間,當德國的納粹黨人開始壓迫猶太人,使得許多猶太人不得已將其手中所收藏的藝術品,由德國送往瑞士。他們雖然不是直接被強行掠奪,卻也因為不得已而被迫以賤價拋售,或者是在戰爭中被充公,被稱作「避難藝術品」。在畢勒基金會(成立於1960年, 擁有畢勒收藏品總數的三分之一 )所珍藏的200多件作品中,有19件購買於戰爭期間,其中三件在此之列。官司勝訴似乎有助於收藏家形象的漂白,然而,批評畢勒的人則是從道德的角度著眼,認為身為一名好的收藏家必須要能夠把持住自己,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許多的收藏家選擇不購買作品,避免趁火打劫、助紂為虐之嫌。
相關報導:
【07月│世界大藏家特別報導】珀爾斯坦 藝術收藏的無盡旅程
【07月│世界大藏家特別報導】「松方收藏」實業家的美術館之夢──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誕生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