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質創意生活的思溯與返潮
撰文│洪昱溱.圖版提供│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7月號142期)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ACD140/142-p124-09.jpg)
坎巴納兄弟構思設計的〈Bulbo〉,是一張以皮革及柔軟布料製成,如繭一般的熱帶花型沙發。
![](https://artist-magazine.com/archive/image/ACD140/142-p124-09.jpg)
順應今日建築師與時尚精品跨界工業及家具設計已成常態的趨勢,如今家具設計師轉而向建築取經,從不同的角度構思設計,而由於生活型態的轉變,設計師如今的挑戰成為在求取質感與美感的平衡中,打造實用且具機能性的家具,同時想像居家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精品旅館,以優雅的創意回應空間營造的多元可能。
路易威登於塞爾貝洛尼宮(Palazzo Serbelloni)庭院,展出由米蘭建築學院學生協助打造的坂茂(Shigeru Ban)紙造臨時建築,展出2011年問世的「戀物游牧」(Objets Nomades)系列,延續路易威登打造精美旅行用品的悠久傳統,組成此系列的限量版與實驗原型作品,注入了國際設計名家的創意願景,每件作品都體現了設計師的共同理念:熱愛精緻材質之美、形式的可能性與精心均衡的比例、複雜細膩的工藝、對於細節的嚴謹。
TOD’S與安德利亞.凱普托建築事務所合作,以「藏身之所」作為概念展主題。
TOD’S與米蘭知名的安德利亞.凱普托建築事務所(Studio Andrea Caputo)合作,將「不要符號」(No Code)的哲學以裝置藝術的方式呈現,以「藏身之所」(Shelter)為主題,追本溯源探索建築的歷史,並聚焦「藏身之所」在不同時代的變化,旨在探索當代生活型態、科技與工藝之間的化學作用。建築這門學問源於人類的藏身之所,由原始人類在毫無原先建築知識的環境下,本能要構建一個安全的躲避處而衍生。因此,「藏身之所」是應對人類生存問題的一種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習性都是由此進化而來。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7月號142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7月│米蘭家具展特別報導】向天才達文西致意──第58屆米蘭家具展
相關報導:
【07月│米蘭家具展特別報導】向天才達文西致意──第58屆米蘭家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