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出口貿易
北韓的繪畫市場觀察
撰文.圖版提供/胡懿勳(藝術收藏+設計#116)
日本、南北韓是東北亞地區最主要的國家。朝鮮半島的北韓北部與大陸的吉林省接壤,東北部與俄羅斯為鄰,西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比起南韓還要密切。南北韓的藝術品都出現在大陸的藝術市場,卻如同政治現實一般未曾有過交會,我們對北韓的藝術狀態顯得十分陌生。一直保持高純度社會主義色彩的北韓,在藝術領域貫徹體制的規劃,而其在藝術品交易的模式也同樣體現著體制之下的特色。我們在探討藝術市場的型態和交易途徑時,發現另一種值得思考的內容。 金京日(一級畫家) 雪山 油畫 184x158cm 2010
社會主義制度的藝術生產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台灣慣稱「北韓」,大陸統稱為「朝鮮」;南韓則以「韓國」稱之。由於目前涉及北韓的各類文件、文章、報導均自稱為朝鮮,故為使行文便利,本文以「朝鮮」取代北韓之稱。此外,1954年金日成提出要以朝鮮畫為根本發展朝鮮美術的主體美術建設綱領,傳統的民族繪畫形式為了適應新民主朝鮮的發展建設時代的要求,因此將本國的傳統畫種定名為「朝鮮畫」;延續東洋畫與中國水墨畫兩種風格的繪畫。
朝鮮的藝術生產培育是以學院為最重要的基礎,朝鮮平壤美術大學繪畫學部有油畫系、朝鮮畫系,朝鮮建設建築大學的建築美術設計,以及海州藝術學院等院校培養的畫家、手工藝師是朝鮮藝術生產的主力軍。從時間歷程分析,多數朝鮮的已故畫家的風格大多具有蘇聯和日本畫風特點,因為大多數已故畫家或在日本統治時期赴東京帝國美術大學留學,或在1950年代赴蘇聯留學,乃至於有些畫家長期在俄羅斯執教,因此朝鮮的油畫的風格,往往帶有蘇聯油畫講求展現寫實功力的要求。
朝鮮以「藝術家」稱謂劃分等級,最高等級是「金日成獎」榮譽獲得者,在其國內享受最高的禮遇和宣傳。通盤效法蘇聯的藝術體制,朝鮮為藝術家按等級授勳依次是:金日成獎、人民藝術家、功勳藝術家。人民畫家是曾給朝鮮領袖等級的政治人物畫過肖像的畫家,同時在國家級展覽中多次獲得獎項的畫家;功勳藝術家是在國家級展覽中多次獲過獎項的畫家。此外,不在授勳之列的畫家也分為一級至五級,是由國家專門的美術權威機構按繪畫技法評定的專業畫家。
每年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生日,朝鮮都會舉行「松花美術展覽」,作品由授勳的資深畫家們創作,被視為國內最高水準的藝術盛事。他們的社會地位很高,待遇也相對較一般民眾優厚。授勳的藝術家每年都能夠收到國家贈送的禮物,社會普遍視為一種高度的榮譽象徵。依照職業等級劃分,學院畢業生的出路取決於是否最終得以晉身評級序列,對日後的職業生涯有決定性的影響。
朝鮮的三大美術創作基地是萬壽台創作社、中央美術創作社和人民軍美術創作社。萬壽台創作社是規模最大的美術創作基地,它的前身是1950年代中期組建的朝鮮中央雕塑創作團。位於平壤市平川區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公尺的萬壽台創作基地目前在職人員約有2000餘人,其中藝術專業人員約1000餘人,包括數十名人民藝術家、功勳藝術家和眾多等待評級晉升的中、青年創作人員。
該社直屬勞動黨中央宣傳部,轄下設有11個創作團,以及為創作團服務的若干個製作團和一個美術展示館。各個創作團都由本行業的人民藝術家、功勳藝術家及超過百名藝術專業人員組成。1974年4月金正日視察新建成的祖國戰爭勝利紀念館時,提議組建「人民軍美術創作社」,與萬壽台創作社同樣是吸納學院出身的職業畫家的官方機構。除了隸屬中央的創作基地之外,每個道(相當於省級)也都有專門的創作機構,諸如,鐵道省美術創作社、松花美術院、朝鮮松濤美術協會等。
藝術商品化以出口為重心
具有規模的創作基地承擔重要的藝術生產任務,並且需要將藝術生產轉換為商品達到交易目的。就朝鮮國內的實況,並沒有實質的藝術市場可言,然而,各創作基地生產的各類藝術品,依然會標上價格提供消費者選購;當然,有消費力的購買者以國外的遊客為主。例如,在平壤的萬壽台創作基地內有一座三層樓高的「美術作品展示館」,這是這個基地唯一對外開放參觀的區域,基地內其餘的專業工作室,則有衛兵把守無法輕易參觀。展示館每個月都會收集基地藝術家的新作品,然後按計劃定期更換展品,展品售價從幾百美元到千餘美元不等。除了讓觀光客現場購畫以外,買家還可以提供照片訂製肖像畫或特定題材的作品。
儘管,朝鮮本國民眾也會購買藝術品,但是,並非是價格高昂的作品。因此,從作品以美金標價的情況可以看出,朝鮮的藝術品交易以換取外匯為主要目的。例如,每年舉行二次的慶祝領袖和將軍生日的松花美術展覽結束後,一部分作品交由國家收藏,其他的作品會再次舉辦較小型的公開展覽,然後再將整批出口銷售。出口的作品往往因為畫家在朝鮮國內或國外展覽得獎,使得價格可以隨之調整提高。
學術評獎是官方舉辦的最高等級展覽最重要的作用是學術評獎,其後以評獎結果為根據,另行舉辦小規模展示則是製造展覽資歷;如此一來,後續的行動可以成為藝術商品化交易的訂價依據。如果,這是每年都穩定循環的模式,那就符合建構藝術家「市場行情」的調價規律,此外,有明確的作品價格,對於出口的報關、清關及保險、賦稅等程序更為便利。
白虎美術創作社雖然不如中央創作社的規模,然其下轄的「白虎貿易會社」是專門負責美術品輸出出口的對外機構。白虎創作社是綜合性美術創作基地,設有朝鮮畫、油畫、寶石畫、丙烯畫、版畫、陶瓷、工藝品、金屬工藝品等創作團。各創作團按照合約內容進行繪畫、雕塑、工藝品、大型全景畫及建築內外裝飾的工程,白虎貿易會社則負責業務接洽以及組織出國執行工程的團隊。
不同專業領域的創作團不僅承擔自己國內各地的公共工程的裝飾和美術設計,還將創作人員外派到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馬里、幾內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家,以該國的歷史題材創作大型通景畫作,或訂製紀念碑式雕塑,也承接公共建築內外的裝飾工程製作。例如,隸屬白虎社的人民藝術家朱光革曾經替科威特專門創作總統的肖像畫與總統官邸訂製的作品。另一位畫家張正哲也曾在安哥拉為總統製作肖像和一幅大型作品。
白虎美術創作社是與大陸密切往來的機構,實際接洽業務則是由朝鮮白虎貿易會社負責,由其組織白虎美術團進駐大陸以朝鮮畫、油畫、丙烯畫(壓克力顏料)、寶石畫這些藝術品為主,沒有承接公共工程的業務。
在大陸的朝鮮繪畫市場
從制度面而論,無論何種等級的朝鮮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是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家專職機制進行分配安排,朝鮮的畫家唯一取得報酬的來源,是由國家分配所得,也使得個人幾乎沒有私下交易的空間。朝鮮在海外從事的美術工程並不在藝術市場的範疇經營,龐大的藝術生產隊伍仍要使其藝術價值找到立足之地,因此,藝術品交易則是以地利人和的中國大陸藝術市場為主。
進入中國境內的藝術作品大致有三方面的管道,其一,是經由兩國官方或半官方展覽或國際藝術展覽等活動,被中國買家購藏參展藝術作品。其二,透過經濟貿易活動或者朝鮮藝術家在中國訪問交流期間創作的作品得到收藏。其三,是大陸的藏家從朝鮮或海外購買,帶回大陸的朝鮮藝術作品。第二種方式是以集體出口推銷朝鮮藝術品,例如,白虎貿易會社組織一個創作團進駐大陸的企業或個人,由創作團按照合約為企業繪製作品,企業則負擔創作團的生活開銷及支付薪水。
朝鮮以集體輸出的形態將藝術家團隊帶進大陸,朝鮮畫家在中國的創作多數是根據雇主要求而創作,至於雇主如何銷售他們作品並非創作團或貿易會社可以掌控的範圍。2008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尋源問道─油畫研究展」也邀請1950年代之後兩國同源蘇聯的朝鮮油畫作品參加,當時的團長即曾表示,「雖然,朝鮮有許多藝術家完全能達到中國藝術家的寫實水準,但由於他們大部分時間是為了完成國家安排分配的任務而創作,因此,不明白什麼是市場,也不清楚市場的需求」。(2009-11-07廣州日報)
有可查資料顯示,從2004年朝鮮藝術品以幾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剛開始的價格由官方根據作品的品質、尺寸及畫家的等級定價,其後則由負責銷售的畫商自行訂價;北京有專門銷售朝鮮油畫的畫廊,約在十年前數百元人民幣能買到一幅作品。在可查的市場資訊裡,有「人民藝術家」稱號的資深畫家一幅大型油畫有數十萬元人民幣紀錄,這些出生於1940年代左右的畫家,是大陸的賣方較為推崇的目標。
在拍賣市場方面,北京際華春秋拍賣公司曾經舉辦過專題拍賣會,120件畫作中只有四件流標,看似成交樂觀的二級市場景象,卻不是常態的經營。2014年12月曾在重慶舉行朝鮮畫保真拍賣會,根據描述:「朝鮮畫的起拍價最低為8000元,最高為8萬元,大部分為2至3萬元之間。……當時的底價是由朝鮮官方確定的,根據畫家的不同級別確定不同的價格,他們實行的還是計畫經濟。」(訪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曉星《中國航班》記者楊超男,「中國經濟網」2015-05-05)
根據新浪網「朝鮮画家画廊_904」的部落格文章描述,2006年「朝鮮人民藝術家功勳藝術家美術精品特展」中的將近百幅作品均由瀋陽大連市阿爾濱集團總經理王順收藏。另一篇「帕提克」部落格文章則提到,截至2013年為止,王順總共收藏1200件朝鮮的藝術品;僅2010年就購買800件作品。在王順收藏過程中曾經有朝鮮文化省所屬的一家藝術團體去西班牙參加國際畫展,展前先赴大連讓王順挑選作品。(http://blog.sina.com.cn/u/3672618381)
結論:藝術/商品的反覆過程
大陸慣以朝鮮畫或「朝鮮畫市場」統稱進入大陸市場的油畫、寶石畫等各類畫種。事實上,「朝鮮畫」應該僅指朝鮮的「國畫」,而非唯各類藝術品的統稱,無論從價格和受歡迎程度而論,朝鮮的油畫才是在大陸市場的主力。「寶石畫」是在大陸市場交易朝鮮的藝術品較特殊的畫種,將天然或人工的礦物石研磨成粉,依據寶石的天然顏色進行作畫,再用特殊技術固定粉末完成作品。寶石畫是朝鮮官方認定有「專利」技術的畫種,由於更加強調工藝技術,有時候在市場的定位會以工藝品對待之。
北京的「798藝術區」內有一個萬壽台創作社美術館,據說是朝鮮政府在海外投資的唯一藝術機構,東北地區與朝鮮鄰近的城市,也有幾個城市設有私人的朝鮮主題美術館,然其實質是商業畫廊以販售為目的。依照目前的態勢分析,北京、瀋陽、吉林是朝鮮畫主要的目標市場,近三年有逐漸往南方推展的跡象,例如,蘇州、寧波、廣州、雲南等地區均曾舉辦過官方合作展覽,上海的藝術博覽會也有來自蘇州的畫廊以朝鮮藝術品為主題參展。
朝鮮的體制決定了官方對待藝術創作的模式,以經貿為基礎換取出口外匯,以生產者等級、作品尺寸及勞力成本制定作品價格,使得藝術品一開始即成為商品形態,而不是透過中介的價值傳播進入消費機制決定其商品化的樣態。然而,當這些由體制決定藝術商品進入大陸的藝術品市場,重新透過中介機制的價值傳播,又回復成藝術品進入商品化過程。
朝鮮的藝術生產到市場這段曲折過程,提供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線索。無論藝術生產的初始受到何種條件限制,只要它開始進入市場機制,便需要符合市場的規律和原則的篩檢,而有一個關鍵前提,在市場的檢驗過程中把關,即是,藝術品必須恢復其原初藝術的樣態,市場才能確認其在藝術品市場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