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前派藝術運動的女力覺醒
女性藝術家一直以來在藝術史的洪流中常被男性同儕的光輝掩蓋,女性專業者於藝術生產鏈擔任的社經角色亦較少成為書寫的核心。英國倫敦國立肖像美術館今年秋天別出心裁地將對於拉 斐爾前派藝術運動的目光由兄弟會以及成員私生活的傳統論述移開,把舞台讓渡給時代女性價值的再發掘。
展覽以「拉斐爾前派姊妹」(Pre-Raphaelite Sisters)為題,刻意與眾所周知的「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PRB)對照,呈獻十二位對於藝術運動具推進作用 的重要女性,展出多件首次公開的作品,網羅橫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精采畫作、工藝物件、攝影紀錄、書信手稿和個人用品等全面性史料。
展覽首度大規模聚焦在這場運動背後,做為靈感繆思、詩人、畫廊幫手等「姊妹們」扮演的社會角色,透過對於她們生平的梳理,更鮮明地建構起這幫身為妻子、情人、姊妹、女兒的時代女性在19世紀下半葉一起堆疊出的社會群像,為女性的社會職能和貢獻譜寫出更為立體的面貌。
如同展覽策展人珍.馬歇(Jan Marsh)分析:「(研究者)無法不提拉斐爾前派藝術運動中男性主導的位置,畢竟當時的藝術作品是由男性營運的工作室所出產,而這些男性藝術家的聲望也是由男性贊助者以及男性藝評人所建構。如此現象同樣也主導了(與這段藝術運動相關的)文獻紀錄。然而,若完全忽略女性(於藝術運動中的)主體性,僅將她們視為和一盆花或者一籃水果等同的美學高度,那也 將是大錯特錯。」
因此,要重新了解女性於拉斐爾前派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必先對於這場以男性主導的運動具有基本的認知。
拉斐爾前派的興起與主張
19世紀中葉的英國正值維多利亞時代的黃金時期,工業革命帶來前所未見的便利,社會急速發展,帝國持續朝世界擴張。看似繁盛的進步卻是由排放黑煙的工廠、滿身煤灰遭病痛侵擾的童工與婦女們撐起,這也使階級對立更加明顯,社會日益趨向兩極化。
但丁.加百利.羅賽蒂 白日夢
1880 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由珍.莫里斯擔任模特兒
Imag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以約翰.艾佛雷特.密萊(John Everett Millais)、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但丁.加百利.羅賽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愛德華.布恩─瓊斯(Edward Coley BurneJones)和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等為首的一群年輕英國藝術家組成「拉斐爾前派兄弟會」,在倫敦市中心定期聚會,並於1849年首次舉行展覽,繼而推興起這一場橫跨19世紀下半葉的藝術革命。
喬安娜.波伊絲.魏爾斯 你是上帝之鳥 1861 私人藏
這場革命推崇「自然」的精神,旨在回歸義大利中世紀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風格,提倡恢復那些被時人恥為「義大利原始人類」(Italian primitives)的美學主張,以期推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學院創始人約書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所代表的學院畫風。
團體名稱「拉斐爾前派兄弟會」顧名思義,意在突顯成員企求遠離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人出現之後,藝壇逐漸步向程式化的風格主義操作。成員們竭力顛覆被學院畫匠譽為上作的僵化風格,呼籲透過重回自然的懷抱,進而達成淨化視覺文化、端正道德素養的長遠效益。
團體成員的畫作以繁複的細節與豐富的色彩聞名,崇尚不羈真摯的情感,筆法以純稚樸實為上,畫面背景與人物刻畫力主「擬真」,藉以抨擊將畫面過度「理想化」的學院操作。團體透過這些真實的布景、實實在在的田園風光,以及實際存在的人物與形象,來討論時人的生活,作品因此也呼應維多利亞時期社會對於道德的思辨,繪畫主題時以歷史、神話、宗教、文學等故事入題,借喻引出道德教訓。
想當然爾,拉斐爾前派這些非主流的堅持,被當時推崇學院派畫風為正統的評論與畫家視為教養低下、道德醜惡;團體成員波西米亞式的浪漫生活,也讓兄弟會的藝術主張與他們的私生活同樣受到世人的耳語。
瑪莉.史巴塔莉.史特曼 佩脫拉克和蘿拉的首次見面 1889 私人藏
Photo ©Peter Nahum at The Leicester Galleries
女力:創作者與支持者
這次展覽,倫敦國立肖像美術館特別選介運動中藝術成就不亞於男性同儕的女性創作者,包含喬安娜.波伊絲.魏爾斯(Joanna Boyce Wells)與艾弗琳.迪.摩根(Evelyn De Morgan)等頗具名望的藝術家,更將瑪莉.史巴塔莉.史特曼(Marie Spartali Stillman)從未公開展示過的作品,與魏爾斯廿五載未曾展出的〈你是上帝之鳥〉並置陳列,兩相輝映。
喬安娜.波伊絲.魏爾斯 芬妮.伊頓 1861
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藏
芬妮.伊頓(Fanny Eaton)為牙買加籍模特兒
除了聚焦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外,展覽亦著力突顯女性在藝術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賦予觀眾一個獨特的視角重新認識這群男性畫家身旁的「姐妹們」,讓女性由從屬的地位解放,為觀眾剖析這些藝術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輔助職能。
此類社會性角色包含藝術家的夫人(時也擔任模特兒)、情人、姊妹、女兒等,她們在藝術生產支援體系裡功不可沒,通常擔任合作夥伴,主責維繫家務以及工作室日常的運轉,主管幫傭與模特兒的工作情形,製作模特兒服裝配件,負責與潛在的藝術買家和贊助人交誼,宣傳拉斐爾前派藝術主張等「軟實力」工作,確保藝術家的創作能夠順利進行,成為丈夫與兄弟藝術成就的幕後推手。展覽選介諸如密萊夫人艾菲.格蕾.密萊(Effie Gray Millais),以及從刺繡女工被挖角成為模特兒、進而成為莫里斯夫人的珍.莫里斯(Jane Morris)等女性為代表。
羅賽蒂的小妹克莉絲汀娜.羅賽蒂(Christina Rossetti)則為拉斐爾前派運動作詩不輟,不僅時常參與兄弟會在家中的聚會,她的詩作更廣見於藝術團體自行出版的期刊《The Germ》。這本期刊以散文、詩歌、蝕刻畫、評論等形式雜陳,由作家哥哥威廉.麥可.羅賽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擔綱主編,克莉絲汀娜自己則是期刊文章撰寫的主力。(全文閱讀533期藝術家雜誌)
【十月專輯│被再現的女性形象】